哉Zāi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江西之永修等地有分布。《中文大字典》 转引 《姓苑》 亦收载;《新编千家姓》亦收,未详其源。 哉zāi語氣助詞。❶表示反問。司馬相如《子虛賦》:“乃欲戮力致獲,以娛左右,何名爲誇哉。” ❷表示感歎。張衡《東京賦》:“鄙哉予乎!習非而遂迷也。” 哉 《说文》:“哉,言之间也。”桂馥《义证》:“言之间,即辞助。”哉,语气词。《诗·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通“烖(災)” zai 〔例一〕 《管子·轻重丁》:“地重投之哉兆。”郭沫若《集校》:“许维遹案:哉与烖通。”哉兆,祸徵。哉通“灾”。 〔例二〕 《潜夫论·述赦》引《尚书·康诰》:“乃有大罪匪终,乃惟省哉。”按,今本《书·康诰》作“乃惟眚灾”。哉通“灾”。 哉,精母、之部;灾,精母、之部。精母双声,之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哉 哉zāi语助词。表示陈述或感叹。如云“啊、哪、啦”等。今吴语常用。赵鼎《琴调相思会·思归词》:“归去来,归去来,昨夜东风吹梦回,家山安在哉!”(2-945) 蔡伸《浣溪沙》:“今日重来人事改,花前无语独徘徊,凄凉怀抱可怜哉!”(2-1012) ☚ 咱 栽埋 ☛ 哉 哉zāi❶叹词,犹“啊”。《周南·关雎》二章: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郑《笺》:“思之哉,思之哉,言已诚思之。”《小雅·雨无正》五章:“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王先谦《集疏》:“诗言哀哉此不能言之贤者,其趋事非恃舌之出话也。”《大雅·云汉》七章:“鞫哉庶正; 疚哉冢宰。”郑《笺》: “鞫,穷也; 庶正,众官之长也。疚,病也。穷哉病哉者,念此诸臣勤于事而困于食,以此言劳倦也。” ❷疑问语气词,犹“呢”。《邶风·北门》一章:“天实为之,谓之何哉。”《战国策·齐策》高诱注: “谓,犹奈也。谓之何哉,犹言奈之何哉。” 《王风·君子于役》一章: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郑《笺》:“曷,何也。君子往行役,我不知其反期,何时当来至哉?” 《王风·扬之水》二章: “曷月予还归哉?”郑《笺》:“何月我得归还见之哉? 思之甚。” ❸语助词,无实义。《大雅·文王》二章:“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毛《传》:“哉,载;侯,维也。”孔《疏》:“文王布陈大利以赐子孙,于是又载行周道致有天下,以此德泽流于后世,维文王孙之与子皆受而行之。”朱熹《集传》:“哉,语辞。上帝敷锡于周,维文王孙子。”一说:哉,始。郑《笺》: “乃能由敷恩惠之施,以受命造始周国,故天下君之,其子孙(dí)为天子,庶为诸侯。” ☚ 要 赳 ☛ 哉读音z·ai(-),为ai韵目,属ai—uai韵部。祖才切,平,咍韵。 ❶文言文助词。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 上一条: 儓 下一条: 渽 哉{}三3919①助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了」。吴语。上海〖 〗。冰开烊~冰化了‖侬顶坏~你最坏了。《海上花列传》第一回:「比仔从前省得多~。」上海松江:吃夜饭~。江苏苏州〖 〗。俚看仔电影就回去~。苏剧《花魁记》:「自从倷走之后,俚笃竟越弄越凶~。」江苏常熟。浙江绍兴:叫花子吃死蟹,鲜煞~。鲁迅《致孙伏园》:「哈哈,真是天下老鸦一般黑~!」◇ 清翟灏《通俗编・语词》:「吴俗谓事已然曰~。」②形钝,不锋利。徽语。安徽绩溪〖 〗。只钉~塌了这根钉子的钉头不锋利了。   哉zai❶表示感叹语气。李白《古风》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扫:扫荡。六合:天下。虎视:像虎一样地观望。何:多么。)《易·乾》:“大~乾元!”(乾:天。) ❷表示疑问语气。《孟子·梁惠王上》:“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岂:难道。)《孟子·滕文公下》:“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岂:难道。诚:真正的。) 哉zāi〈文〉表示感叹语气 △ 善~!∣呜呼哀~! 哉❶语气词,表示感叹:呜呼哀~。 ❷语气词,表示疑问;反问:何足道~︱有何难~。 哉zāi❶ 语气词,表感叹,相当于“啊”:诚哉斯言!│呜呼哀哉! ❷ 表疑问或反问:有何难哉?│岂能独乐哉? ❸ 姓。 哉(2次) 犹啊。语气助词。悲~《辩·一》 况贤者之逢乱世~《惜》 另见[烏虖哀哉] [已矣哉] 哉zāi❶语气词,表示感叹,犹“啊”。姜亮夫通故:“伤感之叹词也。《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九怀·株昭》‘悲哉于嗟兮’,又《九思·怨上》‘哀哉兮淈淈’,皆是。此与悲哀等连文,其表情重。又如《离骚》‘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惜誓》亦言‘已矣哉’。此虽感叹,而情绪较委顺,不似‘悲哉秋气’之重。” ❷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仍可译为“啊”、“呢”。姜亮夫通故:“量度之词。如《惜誓》‘况贤者之逢乱世哉’,《七谏·沈江》‘秋毫微哉而变容’,《九怀·昭株》‘孰哉复加’。诸句皆以审度情势而含伤此知理之分析非纯情感之发舒,此等语句,或又含有反诘意味,并非纯粹之感叹也。” 哉zāi语气助词。 ❶表示感叹:士隐听了大叫,“妙~!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一·18)奇矣~,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五·102) ❷在句末与疑问词配合使用,表示疑问或反诘: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 (二八·630)古人云佳人命薄,然我又非佳人,何命薄胜于双文~? (三五·788) 哉始。《詩經·大雅·文王》: “陳錫哉周,侯文王孫。”鄭玄箋: “哉,始。” 《尚書大傳》: “名曰晳陽儀伯之樂,舞鼚哉。”鄭玄注: “哉,始也。” (《通德堂經解》) 哉 哉语气词“哉”有以下三种用法: ❶表示反诘语气,与反诘副词“岂”“独”相呼应,可译作“吗”。如《史记·季布列传》:“两贤岂相厄哉?”《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袁盎曰]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与疑问代词“焉”“安”“何”相呼应表示反诘语气,可译作“呢”。如《孟子·梁惠王下》:“吾之不遇齐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❷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作“啊”“呀”。如《孟子·离娄下》:“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 水哉!’”《孟子·滕文公上》:“君哉! 舜也。”柳宗元《三戒·永某氏之鼠》:“呜呼! 彼以其饱食无患为可恒也哉!” ❸表示疑问语气,有时与“何”“安”等呼应,可译作“呢”。如《史记·汲郑列传》:“汲黯何如人哉?”苏轼《石钟山记》:“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论语·阳货》:“天何言哉?” ☚ 与(欤) 夫 ☛ 哉zā〖语气词〗 一、助疑问、反诘语气。可译为“呢”、“吗”(174)。《颜斶说齐王》:君子焉可侮哉! ——君子怎么能够侮辱呢! 《太史公自序》: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 ——从前孔子为什么要写《春秋》呢? 《书洛阳名园记后》:予岂徒然哉? ——我难道是白费力气吗? 二、助感叹语气。可译为“啊”(56)。《晋献文子成室》:美哉,轮焉! ——美啊,高大啊! 《谏院题名记》:其间相去何远哉! ——这两者之间的距离多么远啊!《瘗旅文》:此必吏目死矣,伤哉! ——这一定是吏目死了,可怜啊! 三、助陈述语气。可不译出(4)。《子革对灵王》:与君王哉! ——会给君王的!《子革对灵王》:畏君王哉! ——畏惧君王! 《进学解》:先生欺余哉! ——先生欺骗我们! 四、助测度语气。可译为“吧”(1)。《贾谊论》: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 ——他是个普通人却占有天下一半的地方,大概是因为这个缘故吧! 五、助祈使语气。可译为“吧”(2)。《送董邵南序》:董生勉乎哉! ——董生好好努力吧! 哉zāi❶ 语气词。❶ 表示感叹,可译为“啊”。《孟子·滕文公上》:“大~,尧之为君!”曹操《步出夏门行》:“幸甚至~,歌以咏志。” ❷ 用在疑问句末,与“乎”或疑问代词配合,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论语·子罕》:“君子多乎~?不多也。”《齐桓晋文之事》:“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 ❸ 用在反问句末,与表示反诘的副词或疑问代词配合,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呢”。《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驽:才能低下。)《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❹ 用在祈使句末,表示命令、劝勉、告诫等语气。可译为“吧”“啊”。《尚书·尧典》:“帝曰:‘俞,汝往~!’”(俞:然。)《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愿将军观古今名将所招选择贤者,勉之~!” ❷ 通“才”。开始。《尚书·武成》:“厥四月~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汉书·律历志下》:“后三十年四月庚戌朔,十五日甲子~生霸。”(朔:农历每月第一天。霸pò:农历每月初始见的月光。) 哉*zāiD4D5 ❶语气词。1.表示感叹:呜呼哀~/壮~此言。2.表示反问或疑问:有何难~/如此而已,岂有他~/何足道~! ❷姓。 叹词 叹词表示叹息的语气:啊 哦 哟 咳 哈 呵 唉 唷 唔 嘿 哼 嗯 呜(~呼) 嘻 喂 呔 噫(噫嘻)嗟 噷 咦 唏(唏嘘) 唧 与兮于乎 于戏 表示感叹的语气:吁 呀(哎呀) 噫(噫乎;噫嘻;噫嗟) 呵 啊 嘻 哇 哪 嗐 嗟(嗟嗟;嗟乎;嗟呼) 耶 吓 吧 咄(咄咄) 啰(好~) 唉 哟 嘿(嘿哎) 呃嚯 乎 于(于戏) 矣(夫~哉)兮(美~) 夫(嗟夫;矣夫;已~) 哉 欤 譆 许 好不 乖乖 表示赞美:猗欤 猗与 表示惊叹:哇 噎 哟 唷(啊唷) 简直老天爷 表示赞叹:哇 吧 啊 嘻 表示悲叹:唉 噫(噫嘻) ☚ 悲叹 叹息程度 ☛
判断 判断断(断杀;断制) 折(~狱) 决定 谳决 剖判 表示判断的语气:也 矣 哉 焉 邪 判断事理:断理 有经验的人办事精明能干,观察和判断问题又快又准:老吏断狱 老吏断律 判断形势和估量自己的能力:揣时度力 判断敌情:料敌 断敌 区分判断:区判 分辨判断:辨断 推论判断:推断 论断 公平论断:平议 推究判断:推处 审察判断:察断 详断 查察判断:纠折 表示判断或推论的确凿或必然:必(必定;果必) 定(毕定;的定;一定) 准(准定;一准) 要须
另见:评定 判定 断定 肯定 否定 ☚ 判断 评判 ☛
陈述 陈述陈(陈说;陈告;陈具;陈道;开陈;说陈;启陈;布陈) 开(开辞) 白(启白;谘白) 矢 胪 状 摆(摆列;~情况) 展(展布;展叙) 披(披述;披陈;披告;披露) 绎(铺绎) 具(条~时弊) 叙 启述 述奏 开说 敷说 称说 指申 敷述 表示陈述的语气:也(~好;~罢) 矣 焉 吧 哩 啦 嘛 的 呢 喽了(罢~) 么 哉 乎 邪 陈述大义:陈义 自己陈述:自陈 自白 自述 自列 自状 代人陈说:关说 沟通,关说:疏通 冒昧陈述:敢言 (陈说叙述:陈述)
另见:叙说 叙述 讲述 进言 上书 ☚ 陈述 陈述事情 ☛
疑问 疑问疑(疑义;疑端;谘~;质~;献~;答~;解~;释~) 问号 表示疑问:啥(忙~) 哦 嗯 哪(~个;~天) 恶(彼~知之) 怎(怎么;怎样;怎的;怎地;怎生;怎许) 焉 奚 盍 么(什么;甚么) 独 宁 安(~在;~知)底(~事;~处) 何(~若;~如;~等;~物;~以;~谓;如何;若何;奈~;谁~) 曷 欤恁 嘛(干~) 呣 谁(~人;~家;名~) 难道 庸拒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吗 呢 吧 啊 乎(信~;乐~) 邪 哉 否 了 为 也 耶 表示疑问或反诘:胡 佯装不知而故意发的疑问:诡疑 长期不解的疑问:积结 心里充满疑问:满腹疑团 满肚疑团 疑云满腹 疑团满腹 满肚子疑 疑问迅速消除:红炉点雪 洪炉点雪 沃雪红炉 雪点红炉 没有疑问:无疑 真切无疑:列眉 (有怀疑的问题:疑问) ☚ 题目 困难2 ☛ 哉zāi祖才切,平咍。 ❶表感叹语气。《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❷表反问的语气。李斯《谏逐客书》:“客何负于秦~?” ❸表疑问的语气。刘禹锡《天论》:“人诚务胜乎天者也,何~?” 〖哉〗 粵 zoi1〔災〕普 zāi ❶ 語氣助詞,表示感歎的語氣,相當於「啊」。《論語.衞靈公》:「君子〜!」 ❷ 語氣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相當於「呢」、「嗎」。蘇洵《六國論》:「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 ❸ 語氣助詞,表示反問的語氣,相當於「嗎」。謝肇淛《五雜俎.物部三》:「此豈口腹貴於前而賤於後〜?」
哉 哉zai助词,用于感叹句末,表示慨叹语气。相当于“呵”等;用于疑问和反诘,相当于“呢”。如:❶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震川文集·先妣事略》“哉”句:世间竟然有没有母亲的人!天呀,多么悲苦呵!) ❷年来著书一种,名曰《天工开物卷》,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乏陈思之馆。(《天工开物·序》“哉”句:近年来写就一部书,名叫《天工开物卷》,贫穷该多么令人忧伤呵!想买些珍贵资料加以考证,却没有右崇等人那样的资财;想召集同行,讨论鉴别真伪,却没有陈思王曹植那种招延文人墨客的馆舍。) ❸昔孔子为何作《春秋》哉? (《汉书·司马迁传》 “哉”:从前孔子为什么写《春秋》呢?) ❹吾何敢望古人哉?(《翰林罗圭峰先生文集·西溪鱼乐说》“哉”句:我怎敢自比古人呢?) ☚ 杂 暂 ☛ 哉zāi [书] ❶ (表示感叹): 呜呼! 哀 ~! Alas!; Oh! What a pity! 快 ~ 此风! How speedy the wind is! 诚 ~ 斯言! How true that is! ❷ (跟疑问词合用表示疑问或反诘): 何 ~? Why?; Wherefore? 不亦快 ~? Isn't that delightful? 何足道 ~? It's nothing, why mention it? 胡为乎来 ~? Why has it come? 有何难 ~? What's so difficult about it? 哉zāi ❷ 优哉游哉|悠哉游哉
❹ 得其所哉|岂有他哉|呜乎哀哉|呜呼哀哉
哉 篆zāi[口(意符)+ (聲符)→哉(《説文》:“哉,言之閑也。從口,裁省聲。”哉,文言語氣助詞〈豈有他哉,有何難哉?〉。)] *哉zāi9画 口部 〈书〉 语气词。 1. 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壮~|呜呼哀~! 2. 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呢”或“吗”: 何足道~!|如此而已,岂有他~! 哉 ☚ 咥 嘑 ☛ 哉★常◎常
zāi形声,从口, (zāi)声(音符或简省为 ),隶定为“哉”。助词,表示感叹、疑问等语气。哉〈助〉语气助词。表示疑问。呢;的。 《聊·增》十八: 这个京花子有甚么希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