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全国初等和中等教育课程框架》公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全国初等和中等教育课程框架》公布 印度全国教育研究与培训委员会在1988年公布了《全国初等和中等教育课程框架》的修订本,对初小(一至五年级)、高小(六至八年级)和初中(九至十年级)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时数的分配作了如下具体安排:初小阶段,语言30%、数学15%、劳动实习20%、环境常识15%、卫生和体育10%、艺术10%;高小阶段,语言32%、数学12%、劳动实习12%、科学12%、社会常识12%、卫生和体育10%、艺术10%;初中阶段,语言30%、数学13%、劳动实习13%、科学13%、社会常识13%、卫生和体育9%、艺术9%。 1988年的《课程框架》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点: 《课程框架》认为对课程框架的有效实施须提供如下方面的支持:课程编制,教师职前和在职培训;教和学的教育技术;劳动实习的基础设施;制度的和组织的改革以及干预性设施。 印度的10年小学和初中为“10+2+3”统一学制中的普通教育阶段,这一阶段的课程又称作普通教育课程。全国教育研究与培训委员会在1975年以文件形式公布了《10年学校课程框架》,将最初由教育委员会于1966年提出的有关全国普通教育课程的建议具体化。这一具有共同目标且包括自然科学、数学、劳动实习、社会科学、语言、艺术、卫生和体育等科目的10年普通教育课程框架,逐渐为印度各邦所接受。1977年人民党政府设立10年学校课程检查委员会,专事检查课程计划、教科书及其实施情况并提出新的课程内容,如一至五年级的科目为语言、数学、环境常识(社会常识、自然学习和卫生教育)、社会有益生产劳动、游戏和创造性活动(如音乐、舞蹈和绘画),各门科目的教学时数分配均为20%。全国教育研究与培训委员会在1984年任命了一个工作小组来考虑重新编制全国性课程框架,并在1985年先后组织了由著名教育家、课程专家、学科专家、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师范教育工作者、立法工作者、议会议员、教师组织代表等参加的1次全国性研讨会和4次地区性研讨会,广泛讨论课程问题。新的《课程框架》正是在上述基础上予以制定并根据1986年《国家教育政策》的精神加以修订公布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