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哈得孙湾公司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哈得孙湾公司Hudson's Bay Company

英国在北美进行殖民事业的特许公司。1660年,法国商人格罗塞耶和皮尔埃斯普雷特·拉迪森提出经哈得孙湾进行一次远征。1662年,在波士顿商人的支持下,他们进行了两次哈得孙湾远征,但均未到达目的地。1668年,在英王的支持下,再次乘坐小船,载着各种货物驶向哈得孙湾。到达目的地后,以英王的名义占领了一块土地,并开始与当地的印第安人作交易。1669年10月返回英格兰。支配探险的辛迪加乘机要求得到皇家特许权,以组织一家垄断性的贸易特权公司。1670年5月2日,英王将特许权赐与哈得孙湾公司,正式名称为“英格兰探险者哈得孙湾贸易公司”。公司的贸易垄断权包括哈得孙海峡和海湾盆地的所有土地,并具有立法、司法、行政及发行通货、征收租金等特权。国王的堂弟鲁珀特亲王任公司的第一任总督。在哈得孙湾公司的股东中,许多是有权势的贵族或大金融家。公司虽在英国的特许公司中属后来者,但却是历史上生存最久的商业组织之一。公司得到的皇家特权足以使其确保在哈得孙湾的贸易和占有周围的土地。海湾盆地的毛皮质量极佳,加上具有运输成本低的优势,使哈得孙湾公司在动荡的岁月中终于站稳脚跟。在1702年开始的英法战争中,哈得孙湾公司的贸易站几乎全被法国人占领。1713年,法国人根据《乌得勒支和约》撤出占领的哈得孙湾公司毛皮站,使公司东山再起,并在其后25年中进入最红火的时期。毛皮年收入达22000英镑~30000英镑,平均红利达8%~10%。1750年后,公司售出的毛皮总量下降,但由于价格上涨,赢利仍有上升。1779年,由8个毛皮贸易公司组成西北公司,开始与哈得孙湾公司激烈竞争。哈得孙湾公司与之针锋相对,大力发展内陆贸易站,1774年建立坎伯兰商号,1779年建立哈得孙商号,1786年建立曼彻斯特商号,1795年建立埃德蒙顿商号。公司因地制宜,1795年左右启用吃水浅的约克船在内陆河道航行。1794年在苏雷斯河口建立布兰登商号。1796年在原来的拉伦要塞附近建立贸易站。此后,1796年又在伦迪尔湖上建立贸易站。1802年在阿萨巴斯卡地区建立诺丁汉商号和曼斯菲尔德商号。随着贸易范围的扩大,不利因素也在增加。1806年,公司被迫撤出阿萨巴斯卡地区,在其他地区也被迫采取守势。1803年~1809年,拿破仑战争造成欧洲市场萎缩,公司的地位一落千丈。1808年,英国从哈得孙湾向英格兰出口的货物价值只有8英镑。1809年~1814年间,哈得孙湾公司未付过任何红利。此后,哈得孙湾公司吸取西北公司的经验,修改政策,更多地依靠各个商号的商业信息和讨价还价的能力,实行固定工资制,将工资与利润挂钩。另外,还放弃以物易物的做法,严格查对印第安人的信贷。改革获得成功,1810年便有能力回击对手。1820年,哈得孙湾公司已经顶住西北公司最猛烈的竞争,并明显地占了上风。1821年,西北公司的合营合同将于1822年到期,冬季,其合作伙伴约翰·麦克劳林乘机与哈得孙湾公司进行间接交涉,提出与西北公司脱钩,以后全部由哈得孙湾公司供货,并将所有毛皮运向哈得孙湾公司。迫于这种形势,西北公司的头目麦克利夫雷兄弟开始与哈得孙公司直接谈判。1821年3月两个公司签订的合同成为加拿大经济史上最重要的文件之一,合同规定,其后的毛皮业完全由哈得孙湾公司经营。这标志着哈得孙湾公司对西北公司的吞并。此后,新的哈得孙湾公司如虎添翼,并采取裁员、撤岗、削减竞争开支、拓展贸易、强化管理等有力措施。1826年,辛普森被赋予统辖南、北两部的权力,将整个不列颠北美的毛皮贸易大权集于一身。但是,由于俄国与美国的竞争和政治原因,哈得孙湾公司未能垄断英国的毛皮贸易,在一些地区的地位仍未确立。为了控制通往内地的水运,防止美、俄垄断整个太平洋沿岸地区,公司在太平洋沿岸建立了永久的贸易组织,一方面采取措施充分开发哥伦比亚地区的毛皮资源,一方面在加里东地区采取行动,以切断对俄国的毛皮供应。1827年后,公司将重心北移,开发弗雷泽和汤普森河地区。1836年,公司已有7条船定期参与太平洋沿岸的贸易。1839年,英、俄达成协议,俄国人同意中止在阿拉斯加的贸易活动,并将其租给哈得孙湾公司10年;哈得孙湾公司则同意每年交付2000张水獭皮的租金并向俄国人提供额定的食品。1867年,阿拉斯加被美国人买下,协议方告终止。但是,公司在太平洋沿岸发展多样化经济基地的努力未能成功。1843年5月,哥伦比亚地区的居民点组成临时政府,公司被迫与其签订协议,同意交营业税。1846年6月15日,英、美双方签订条约,以北纬49°为界分疆而治。从此,公司在太平洋沿岸的基地由哥伦比亚河上的温哥华转移到温哥华岛上的维多利亚。公司不再以哥伦比亚河为主要的运输线,因而使弗雷泽河的地位上升。1849年1月,皇室将温哥华岛赐予公司,并任命里查德·布朗多德为第一位总督。1857年,英国众议院派出一委员会来调查公司地区的殖民情况,结果令人失望。19世纪50年代末,哈得孙湾公司开始从南面进货。殖民地总督认为美国的吞并不可避免,只有建立联邦并向西扩展才有出路。为了拯救面临破产的大干线铁路公司,铁路公司的总监爱德华·瓦特金希望哈得孙湾公司让出一条10英里(约16千米)宽的土地,以完成横贯大陆的铁路,但遭到拒绝。于是,将公司买过手成为唯一的解决办法。1863年6月,哈得孙湾公司的资产与筑路许可权易手。新公司从此不再专营毛皮,转营土地买卖,为向西部拓展服务。1869年6月,加拿大议会通过将西北地区并入加拿大的法案。同时,英国政府、加拿大政府、哈得孙湾公司就公司并入加拿大联邦的条件与日期进行了协商。1870年6月,全面交割开始。公司从加拿大政府得到300万美元的现款,并在每个镇保留1/12的土地和部分建筑。目前,哈得孙湾公司是加拿大最大的零售企业之一,总部设在温尼伯;经营400多个商店,有海湾公司、辛普森有限公司、泽勒公司和菲尔德公司4个零售集团;1986年有雇员41000人,销售量达57亿加元,居全国第九位。


1937年哈得孙湾公司的毛皮贸易站

哈得孙湾公司Hudson’s Bay Company

1670年获得英国王室颁发的特许状,在哈得孙湾地区享有统治权和垄断性贸易特权的殖民地商业企业。也是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一家公司。该公司拥有哈得孙湾周围的全部领土并垄断经过哈得孙海峡的全部贸易。最初由几个英国贵族和伦敦的金融家出资创办,第一任总督是鲁帕特王子。英国商人在海湾周围设立一系列商栈,从印第安人手中收购毛皮,利用短暂的通航季节把毛皮运到伦敦市场出售。初期该公司虽具有运输成本低的利益,可是缺乏新法兰西商人那种同印第安人密切的联系,仅仅依靠印第安人送货上门,因此在竞争中不占优势。1713年英法签署乌德勒支和约后,法国毛皮商人被迫退出哈得孙地区。1763年法国退出北美大陆,英国占领新法兰西后,该公司加紧向内地发展,在草原西部设立坎伯兰商栈,同西北公司展开激烈的竞争。该公司依靠加强成本管理,改进运输技术,逐渐压倒对手,1821年兼并了以蒙特利尔为基地的西北公司。由于毛皮贸易日益衰落,哈得孙湾公司的经营活动逐渐转到土地买卖上去。但是作为一家私营企业,虽然占有西部大片领土,它仍无法抵御美国急剧向大陆西部扩张的势力。1869年该公司将其所占领土出售给自治领政府,得到3000万英镑现金和663万英亩肥沃土地。后来该公司又转向开采石油等矿产,获得巨额利润。至今,该公司在加拿大零售和批发商业中仍占据显要地位。

哈得孙湾公司

英国在北美进行殖民掠夺的特许公司。1670年成立。该公司以皮毛贸易为名,对北美哈得孙湾一带居民进行残酷掠夺。并发行通货,征收租税,同法国竞争者进行长期战争,占有广大领土。1869年将所占领土售与加拿大政府,但仍拥有加拿大西部700万英亩肥活土地以及属于这些土地的矿权。经营皮毛、运输、土地、百货等业务。到1934年,还有土地200万英亩。1947年后,由于加拿大西部石油工业的发展,该公司从中获得大量利润。董事会设伦敦,总管理处设在加拿大的温尼伯。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