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哈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哈尼1817—1897George Julian Harney英国宪章运动左翼领导人之一。生于海员家庭。当过印刷厂学徒。1836年与威廉·洛维特一起创建伦敦工人协会,后提出以实行普选权为主的六点要求,命名为“人民宪章”。1838年与洛维特分裂,另建伦敦民主协会,并担任宪章运动机关报《北方星报》的编辑,主张用政治斗争和暴力手段实现宪章。四十年代初始接近马克思和恩格斯,1845年创立民主派兄弟协会,参加共产主义者同盟。五十年代先后创办杂志《红色共和党人》和《人民之友》,企图恢复宪章运动的宣传,但在理论上常动摇不定,并一度支持资产阶级慈善合作运动。1862年去北美,1869年加入第一国际。1888年回国,参加纽卡斯尔《每周纪事报》的工作,直至逝世。 哈尼Haney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地区,属枫叶岭的一部分。以1876年定居该地的哈尼夫妇命名。现为整个枫叶岭地区的商业和政治中心。 哈尼半数左右哈尼族的自称。“哈”是族名,源出于飞禽虎豹名称,表示动物类别的意思, “尼”意为“人(女性)”。汉称“哈尼”。其中 “糯比”和同音异写“哈泥”、“哈宜”、“路弼”等, 均见于清代有关记载。主要分布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南岸红河、元阳、金平、绿春县及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等地。内部有“糯美”、“糯比”、“各和”、“哈乌”、“腊米”、“期第”等互称。解放后“哈尼”已作为整个哈尼族的统一族称。 哈尼1817—1897George Julian Harney英国宪章运动左翼领袖之一。19世纪40年代组织民主派兄弟协会,并加入共产主义者同盟。支持资产阶级慈善合作运动。1869年加入第一国际。 哈尼赫哲语音译,意为“思想的灵魂”。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赫哲人旧时相信,人有3个灵魂,其为第二个灵魂。据传,它能暂时离开人的肉体,到远的地方去;人在睡觉时,它离开人的肉体,和别人的灵魂或神发生联系,类似人醒时的思想一样,因以得名。人死后,它继续存在,赫哲族中流行的※“撂档子”,即送此魂。传说如不把它送入阴间,它会变成一个新鬼。参见“三魂” (47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