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马克·吐温(1835—1910)的代表作。流浪儿哈克被道格拉斯寡妇收养,但他不习惯过资产阶级家庭那种“规矩”、“体面”的生活。他的酒鬼生父突然归来,强行把他带进森林,关在一间破屋里。他忍受不住父亲的毒打,便逃了出来。路上与逃亡的黑奴吉姆结伴而行,打算到北部没有黑奴买卖的自由州去。一路上他们乘坐木筏在密西西比河上飘流,历尽艰险。最后,吉姆根据主人华森小姐让他恢复自由的遗嘱而获得自由,哈克仍过着无拘无束的流浪生活。

主人公哈克是个正直勇敢、心地善良的白人少年。他厌恶虚伪的文明和令人窒息的宗教说教,宁愿外出自由流浪而不愿做绅士。他不仅自己渴望自由,也帮助黑人吉姆获得自由。在飘流过程中,他与吉姆建立了真诚、平等的友谊。这种友谊使他战胜了法律和宗教关于“帮助黑人逃跑就是犯罪,死后要下地狱”的种族偏见和道德说教,毅然撕毁已经写好的揭发吉姆逃跑的告密信。另一主人公吉姆不同于以往美国文学中那些饱受奴役却逆来顺受的黑奴,而是具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敢于维护人的尊严的新的黑人形象。他得悉主人要将他卖给奴隶贩子时,立即以潜逃自由州的行动进行反抗,并且向往着有朝一日赎出妻儿,过上独立自由的生活。他纯朴善良,珍重友情,一路上对哈克百般关心和照顾。为了哈克的好友、受伤的白人孩子汤姆,他冒着被捕的危险留下照料。他并不卑躬屈膝,当哈克戏弄、取笑自己时,他敢于批评,使哈克感愧交集,痛改前非。通过哈克和吉姆的飘流历险,小说抨击了美国腐朽、野蛮的蓄奴制,表达了作者反对种族歧视、主张平等自由的民主主义思想。对于19世纪中叶美国外省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现象,如大家族的血腥械斗,二流子的招摇撞骗,宗教徒的愚昧落后等等,都作了有力的讽刺揭露。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集中体现了马克·吐温小说独有的幽默风格。他善于在诙谐有趣的描写中讽刺社会的丑恶现象,采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使两个主人公的性格鲜明突出(如用吉姆的忠厚、诚恳、慈爱对比哈克的天真、淘气、善良)。小说把刻划人物渴望自由的心情与描写密西西比河两岸迷人的自然景色结合起来,做到情景交融,抒情色彩浓烈。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长篇小说。马克·吐温作。1884年发表。《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姊妹篇。黑奴吉姆因不甘自己被奴役的地位,从主人家逃跑,与哈克相遇,两人成为至友。后经过斗争,哈克机智地把吉姆救出险境,使吉姆得到自由。在哈克身上,体现出作者所追求的没有种族歧视的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理想。小说人物性格鲜明。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长篇小说,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故事与《汤姆·索亚历险记》线索相联。主人公哈克贝利·费恩生活在密西西比河上的一个小城里,无人管束,心地善良,正直无私,厌恶所谓文明和礼法。他帮助黑奴吉姆乘木筏由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想逃进废奴地区。吉姆没有文化、迷信,但对妻儿有着真挚的爱,有争取自由的斗争性,对哈克贝里有深厚的友谊。他们沿途逃避追捕,经历了许多冒险和奇人奇事。吉姆的女主人在逝世前给他以自由;汤姆·索亚的姑母又想收哈克贝利为义子,教养他成人,但他决心逃走,过无拘无束的生活,不接受这种“教养”。这部小说在题材和情节上继承了当时美国南方和西部新开发地区的幽默文学的传统,把内战前美国南方粗犷的、无政府状态的生活作为素材,赋予思想深度,加上作者个人特殊的风格,使这部小说成为一部杰作,受到文学批评家的高度评价和各国读者的欢迎。小说的语言是从多种方言中提炼出来的“美国英语”,简练明快,自然流畅。肖伯纳认为马克·吐温是英语的语言大师,而海明威则赞美说:“全部美国文学起源于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 汤姆叔叔的小屋   老人与海 ☛
0000390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