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病针灸法
咽喉病针灸法,是根据病情选择有关经脉及部位的穴位,采用针刺、艾灸、穴位注射等,用以治疗咽喉病,分述如下:
针刺法 其方法与耳科相同,常用穴位有: 少商: 主治咽喉肿痛。直刺1分,出血。商阳:主治咽喉肿痛、声嘶、风热乳蛾。直刺或斜刺0.2~0.3寸。尺泽: 主治咽喉肿痛。直刺1~1.5寸。合谷:主治咽喉肿痛、声嘶、喉痈等症。直刺或斜刺0.5~1寸。天窗:主治咽喉肿痛。直刺0.5~1寸。曲池:主治咽喉肿痛。直刺1~2寸。廉泉: 主治急喉瘖、风热喉痹。稍向上斜刺0.5~1寸。天容:主治风热乳蛾、咽喉肿痛、声嘶等。直刺1.5~2寸,避开血管。扶突: 主治咽喉肿痛。直刺0.5~1寸。天鼎:主治咽喉肿痛、风热乳蛾。直刺0.5~1寸。太冲:主治咽喉干不适、咽喉异物感。直刺0.5~1寸。天突: 主治风热喉痹。先直刺0.2寸,然后转向下沿胸骨后壁刺1.5~2寸,注意不宜过深。
艾灸法 多用于虚性咽喉病。常用穴位有:足三里:主治风寒而致的喉痹、喉瘖。悬灸约3分钟。合谷、曲池:主治虚性咽喉病。悬灸约3分钟。
针刺放血法 用于急性咽喉病,咽喉红肿疼痛剧烈。肿胀阻塞咽喉,呼吸困难,可用三棱针速刺两手少商穴,或商阳穴,令其出血,并可选用十宣穴左右各1~2穴,速刺,放血泄热,以达到泻其热毒,消肿止痛的目的。
患部针刺 局部红肿较甚,病势急速,有呼吸闭塞可能者,用三棱针在咽喉内患部之红肿高突处刺入,深度视肿块的大小而定,一般刺入分许,刺1~2次,排出紫血,或于局部粘膜浅刺5~6次,出血泄热,病人即感轻松,红肿减轻。
耳针 常用穴位有:咽喉:主治喉痹、喉瘖、风热乳蛾等。用针刺捻转法。心: 主治喉痹、喉瘖等。用针刺或皮内埋针法3~7天。神门:主治喉痹、喉瘖、悬雍垂水肿等。用针刺捻转法。内分泌:主治喉痹、喉瘖、急喉风等。用皮内埋针3~7天。肾上腺:主治悬雍垂肿胀、急喉风、风热乳蛾等。用针刺捻转。
穴位注射法 选用循行咽喉经络的穴位,注入小量药物,以达到治疗咽喉疾病的目的。常用穴位如曲池、人迎、东风穴(位于下颌角下缘,颈动脉前方处)针时避开血管。常用药物如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或10%葡萄糖液或维生素B12,分两侧注入穴位。东风、曲池穴位注射用于治疗咽喉痛; 人迎穴位注射用于治疗声哑。可每日一次,亦可隔天一次,一般五至十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可休息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