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咽喉与经络的关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咽喉与经络的关系

咽喉与经络的关系

咽喉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在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中,除手厥阴心包经、手阳明大肠经、带脉、督脉等间接联系于咽喉外,其余均直接循经于咽喉内外。由于经脉汇集于咽喉,当五脏六腑发生病变,常易反映于咽喉。
手太阴肺经: 上循入肺,沿肺系到喉中。本经于咽喉的病症,主要有咽喉红肿痛、音嘶、咽干痒、声低等。常用于治疗咽喉病的穴位有列缺、鱼际、少商、太渊。
手阳明大肠经: 其支脉从缺盆上走颈部,经咽颊入下齿。本经于咽喉的病症,主要有咽喉肿痛、颈肿,《灵枢·经脉篇》载有:“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常用治咽喉病的穴位有天鼎、商阳、三间、合谷、扶突、曲池、手三里。
足阳明胃经: 循经上齿,挟口环唇,相交于承浆穴处,下行沿喉咙入缺盆。本经于咽喉病症,主要有咽喉肿痛,颈肿,吞咽障碍,《灵枢·经脉篇》载有: “是主血所生病者……颈肿,喉痹。”常用治咽喉病的穴位有人迎、厉兑、足三里、内庭、水突、气舍。
足太阴脾经: 上循过膈,挟咽喉连于舌根。本经于咽喉病症,主要有咽喉肿痛,吞咽难下,食物滞留。《灵枢·经脉篇》论述脾经的病变时有:“食不下”的记载。临床上常用泻法针刺三阴交、血海,以泻咽喉热毒。
手少阴心经: 其支者,从心系挟食道上循咽喉连于目。本经于咽喉病症,主要有咽喉干燥、咽痛感,《灵枢·经脉篇》有: “是动则病嗌痛”。常用治疗咽喉病的穴位如神门、通里、少冲(出血泄热)。
手太阳小肠经: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侧经咽喉上颊。本经于咽喉病症,主要有咽痛,下颌及颈部肿痛。《灵枢·经脉篇》有: “是动则病嗌痛颔肿。”常用治咽喉病的穴位如少泽、天容、天窗。
足少阴肾经: 其支者,从肺系循喉咙挟舌根。本经咽喉部病症,主要有咽干痛,咽淡红微肿。《灵枢·经脉篇》有:“是指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常用治咽喉穴位如太溪、照海、涌泉。
手少阳三焦经: 从肩上走颈,过咽喉,至耳上角到颊部。本经咽喉部病症,主要有咽喉肿痛,喉中梗阻,《灵枢·经脉篇》有: “是动则……嗌肿喉痹。”治咽喉常用穴位如关冲、中渚、天牖、外关、支沟。
足少阳胆经: 其支脉从目锐眦下循至颊车,走颈经咽喉至缺盆。本经于咽喉部病症,少有论述。用本经穴位治疗咽喉病亦比较少。
足厥阴肝经: 从胁肋,上沿喉咙的后面入颃颡。本经于咽喉病症,主要有咽喉干不适,喉中哽哽感,《灵枢·经脉篇》有: “是动则病……甚则嗌干。”常用治咽喉穴位如太冲、膝关等。
任脉: 从胸部正中上循咽喉,到达下唇。本经于咽喉病症,主要有妇科病兼挟的声嘶,咽喉异物感等。常用治咽喉病穴位如天突、廉泉。
此外,冲脉、阴跷脉、阳跷脉、阳维脉均通联于咽喉。位于咽喉的局部穴位有手阳明大肠经的扶突、天鼎;手太阳小肠经的天容、天窗;足阳明胃经的颊车、人迎、气舍、水突;手少阳三焦经的天牖; 任脉的天突、廉泉。这些局部穴位,均应用于咽喉疾病。(咽喉部经络穴位图参见“耳与经络的关系”条内“耳鼻咽喉口腔部经络及穴位图”)

☚ 咽喉与脏腑的关系   咽喉的功用 ☛
0001993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