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秦人墓群
考古工作者近年来在秦咸阳宫遗址之西, 今咸阳市区东部渭城区任家嘴发掘出一处多达243座墓葬的秦人墓地。这批秦人墓从春秋中期经战国、秦代至汉代均有,经历了六个时期九个文化发展阶段, 延续400多年。墓葬以竖穴土坑墓为主,葬具大多为一棺一椁或一棺二椁, 墓主为平民和士。葬式绝大部分为蜷屈特甚的屈肢葬,即大腿紧贴腹部,双臂交于胸前,头多朝西,面向南或北。从出土的900余件随葬品组合来看,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葬品以鼎、簋等礼品为主,以后逐渐减少,到战国晚期消失,而罐、鬲、盆等实用陶质器物则由少到多, 反映了当时礼制的逐渐衰落和当时社会的剧烈变革, 文物组合的序列性强。这次在秦都咸阳附近首次发现春秋时期秦人墓地, 具有很高学术价值, 它不仅填补了这一时期秦都咸阳考古的空白, 而且对了解和研究秦人生活方式、秦墓分期、秦人丧葬习俗及其演变、秦咸阳都城遗址及城市布局等方面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见《西安日报》1992年6月4日第一版“我省考古有重要收获一咸阳发现秦人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