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咸安宫官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學校部 > 小學 > 咸安宫官學 咸安宫官學 xiánāngōngguānxué 清代八旗子弟的學校。雍正七年開始設立,由内務府大臣管理學務。學生選自景山官學。參見本類“旗學”。參閱《清續文獻通考·學校》。 咸安宫官学学校名。清雍正六年(1728)设于内务府。负责教授八旗官学生学习满汉文翻译及骑射技术。因设于西华门咸安宫,故名。设管理事务大臣、协理事务大臣、总裁、总管、翻译教习、弓箭教习、汉书教习等员。其学生,内务府三旗佐领下每旗十名,八旗满洲每旗十名,总共一百十名,分别习汉文及翻译。规定,凡闲散出身之学生,入学后十年之内,应取中生员;由贡生、监生挑补入学者,须在三届(每届三年)乡、会试内中式,否则咨回本旗。在学期间除供给生活及学习用品外,每月给银二两,每季另给米五石三斗,待遇优厚。 咸安宫官学清代学校之一种。专为八旗子弟而设。雍正元年(1723),于京师咸安宫设官学1所。令选送内务府三旗及满洲八旗幼童90名,入校学习满汉文兼习骑射。5年期满后,可考用七、八品笔帖式。乾隆三十三年(1768),改为不论期限,均可考用中书、笔帖式、库使等官职。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并为学堂。 咸安宫官学清代旗学学堂名,官办。清代为八旗、内府三旗子弟开办的初高级综合学堂。雍正七年(1729)创立,属内务府,以其总理事务大臣一人专管学务,又特简协理事务大臣无定员。初从内府三旗选取满、汉学生90名。乾隆元年(1736),改于八旗、内务府三旗内,不拘举贡生监、闲散幼童,每旗挑选10名,共额设110名,分为3学房,以学满书、汉书。10年为期,是童生而不能考取生员(俗称秀才),是举人、贡生、生员、监生而不能于3届正科乡试、会试中考取者,概令出学。其教习,满洲、汉人各用10余人,以进士、举人或笔帖式考补,又以翰林院4人稽察功课。十二年(1747),增设蒙古学房1所,即于※八旗官学内每学抽出蒙古学生3名,共24名,令于咸安宫熟读蒙古经书及“阿里嘎里”字韵,增其教习2人等。该学师徒,供给优厚,为诸官学之尤。 咸安宫官学官学名。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设于西华门内咸安宫,属内务府。专门培养上三旗及满洲八旗官学生。设管理事务大臣、协理事务大臣各一人,总裁满二人、汉四人,总管七人(由内务府司员兼任),满汉文及翻译教习十八人,弓箭教习四人。额定学生一百一十名,入学年龄为十五至二十岁,学习期限为十年,除供给生活、学习用品外,每月并给银二两,每季另给米五石三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