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咨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咨文zīwén❶ 〈名〉旧时用于同级官署或官阶之间的一种公文:传送咨文│有咨文可据。 咨文zī wén某些国家元首向国会提出的关于国事情况的报告。1958年《新知识词典》:“国情咨文: 是美国总统咨文的一种,内容是回顾过去一年国内外的情况,并提出政府的政策和建议。”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公文部 > 公文 > 咨文 咨文 zīwén 公文的一種。古代用於平行的官署或官階間。《清會典事例·吏部·滿州銓選》:“承襲官爵者,由該旗咨文到日開缺。”《儒林外史》第四十回:“替他出了一角咨文送部引見。”清·薛福成《出使四國公牘序》:“公牘之體……曰咨文,平等相告也。” 咨文 咨文旧时公文书的一种,用于官署或官阶平行者之间。《清会典事例》三十三卷《吏部满洲铨选》:“承袭官爵者,由该旗咨文到日开缺。”辛亥革命后,平行机关行文也用咨文。解放后废除。 ☚ 檄 广告 ☛ 咨文 咨文在实行总统制的一些国家中,总统向国会提出施政报告和法案建议等文件的总称。又称“总统咨文”。通常由总统亲自在国会宣读,或用书面方式送交国会。理论上国会可以不采纳总统咨文,但事实上往往接受。如果国会真的不采纳,则总统有权对违反其意志的立法加以否决。咨文有国情咨文、经济咨文、预算咨文、特别咨文等。 ☚ 最后通牒 护照 ☛ 公文 公文牍(文牍;公牍;剡牍) 牒(牒文;牒案;牒牍;章~;通~;军~) 札(札子;札书) 方板 公函 公事 刀笔 简书 书檄 朱墨 言事 手本 另见:机关 政府 联系 文书 ☚ 公文 各种用途的公文 ☛ 咨文总统制国家的元首向立法机关提出的关于国事情况的报告。以美国总统咨文最为典型。根据1787年美国宪法第2条“总统应随时向国会报告合众国国务的情形,并向国会提出本人所认为必要而妥当的政策供国会审议”的规定,美国总统每年要向国会提出几十份咨文,包括国情咨文、预算咨文、经济咨文、特别咨文等。这些咨文统称为总统咨文。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在位时,经常以口头咨文的形式向国会报告工作。1913年以后,威尔逊总统改革了咨文形式,形成了新的惯例,即总统不得口头向国会报告,而要采取书面递交,宣读咨文的形式。总统咨文实际等于国会的立法纲领和政策。总统在咨文中阐明的各项问题和提出的建议等,都具有指示立法的性质。国会总是把咨文中的意见用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总统向国会提出咨文实际上是在行使立法提案权,从而促使国会作出总统(行政机关)所希望的法律及决定。 咨文(1)明清时期的一种公文形式。咨文一般是平行公文,同级的机关间使用,也称平咨。咨文是正式公文,列具官署和长官名衔,加盖衙门印章。常见的咨文,如清代地方各省致中央部院的,因省与部院同级,各省的一些公务需报知部院即用咨文。反之,中央部院致各省也用咨文。有时,下级致上级也用咨文,则称为咨呈。咨文与揭帖的区别在于,咨文是正式公文,而揭帖则是各省奏报皇帝的题本的副本。(2)现代西方国家,如美国等,国家元首向国会提出的国事情况的报告也译作咨文,如“国情咨文”、“预算咨文”、“特别咨文”等。总统制国家统称“总统咨文”。 咨文一些国家的元首向立法机关提出的关于国事情况的报告。如美国总统每年向国会提出的国情咨文、预算咨文、经济咨文、特别咨文等。咨文通常成为立法机关立法的根据。 咨文 咨文资本主义国家中政府首脑向议会提出的施政报告和立法建议等文件。通常由政府首脑亲自在议会中宣读,或用书面的形式送达议会。咨文按其内容来分一般有以下几种: 国情咨文、预算咨文、特别咨文等。它反映资产阶级的意志及需要,是议会立法活动的重要来源和依据。 ☚ 贝壳放逐制度 口袋否决 ☛ 咨文zi wen❶official communication 咨文offici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offices of equal rank);report delivered by the head of a government on affairs of state 咨文message;report delivered by the head of a government on affairs of stat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