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题解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①。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②。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③。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④。 注释 ①宗臣:世所景仰的名臣。肃:肃然起敬意。 ②纡筹策:尽心筹划谋略。云霄一羽毛:如同鸾凤高翔,独步云霄。 ③伯仲句:意为诸葛亮的才干、功业在伊尹、吕尚之间不相上下。伊吕:伊尹辅助商汤,吕尚辅助周文王、周武王都成大业。失萧曹:使萧何、曹参失色,表示佩服。萧曹二人均刘邦谋臣,辅佐刘邦立下大功。 ④运:指国运。祚:皇位。志决身歼:决心以身献国。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赏读 首联直抒胸臆,赞美诸葛亮名垂千古,表明拜谒武侯祠时对诸葛亮的崇敬心情。颔联歌颂诸葛亮的功业与品德,赞美他运畴帷幄、三分天下的功业,歌颂他的品德也像高翔于天的鸾凤,为世人所景仰。颈联通过与古代贤臣贤相的比较,进一步赞美诸葛亮的才能。说他和伊尹、姜尚不相上下,远远超过萧何、曹参。尾联赞美他虽大功未成,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心。 清人陈秋田在《杜诗镜铨》里说这首诗“小视三分,抬高诸葛,一结归之于天,识高笔老,而章法之变,横绝古今”。《咏怀古迹》五首都是杜甫在夔州所作,五首之间互相联系,而又独立成章,咏古迹,怀古人正是为了感怀自身,其主题都是对统治者昏庸的揭露,对得遇明主能够建功立业的渴望。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释词】 ①宗臣:宗,尊崇,为人崇仰的大臣。《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亦一国之宗臣,霸王之贤佐也。”肃:俨然,巍然。 ②纡筹策:纡,曲折,引申为周密。费心周密地规则谋略。 ③万古:万古罕见。云霄羽毛:比喻鸾凤高翔,独翱云霄。 ④伯仲:本指兄弟之间,这里比喻不相上下,可堪匹敌。见:犹有。伊吕:伊尹和吕尚。伊尹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推翻殷商,建立周朝,治理天下。 ⑤若定:胸有成竹,从容稳健。失,使之失色。使萧曹相形见绌。萧曹:萧何、曹参,为西汉开国重臣。 ⑥运移汉祚:运,命运;祚,帝位。意思是汉朝气运已尽,皇统地位终难恢复。 ⑦身歼:以身殉职。军务劳:军务劳累。 【赏析】 唐代宗大历十年(公元766年),诗人杜甫在夔州瞻仰了武侯祠,钦慕有感,发而为诗。由于诗中没有描述祠庙的景致,而集中歌咏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以及诗人的感叹。所以借用到情节中,放到由祠庙写起的第一首之后,自然贯通。 “诸葛大名垂宇宙”,开篇第一句,如千尺瀑布,飞流而下,给人雄放奇警之感。让你一踏入祠庙,就肃然起敬,正是“宗臣遗像肃清高”。以“宗臣”二字为咏史领起,分叙诸葛亮不朽的功绩和非凡的才能。殚精竭虑,运筹谋画,以成三分天下之功,犹如鸾凤高翔,独步青云;匡时济世,辅佐王业,有伊尹、吕尚之才;指挥三军,运筹帷幄,胜萧何、曹参之能。这两联诗以极其精练概括的语言回顾了诸葛亮的文治武功。全诗从进祠、瞻像、叙事,层层推进,如大江东去,波涛浪涌,激情喷发:“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诗人再一次慨叹诸葛亮生不逢时,志之不成,终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而死于征途。这联诗与“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有异曲同工之妙。 杜甫两首诗的结尾都表达了诗人的忧患心态,既是咏史,又是叹己;既是吊古,又是伤今。在诸葛亮和杜甫心灵之间引发共鸣的原因,是积淀在民族的心理深层的忧患心态使然。诸葛亮忧国忧民,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最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亦兼济天下的杜甫所倾倒,所崇尚,所共鸣。杜甫是唐代写咏诸葛亮诗最多的一位,也是最动情的一位。小说家对诸葛亮的情感心态与杜甫一样,他用悲怆的笔摇曳多姿地描写诸葛亮临终之时,或对答、或嘱托、或遗书,字字含泪,声声带悲。当安排好军国后事,他强支身体抱病巡视军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此刻他想到:将同朝夕相处的将士告别,将一生未尽的事业付之东流,这一切怎能不使他“彻骨生寒”?怎能不悲天悯人地长叹:“再不能临阵讨贼矣!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他抱着对未竟事业的巨大遗憾,饮恨而逝。这种忧患心态和悲凉的情绪,不仅表现在小说情节的描写上,也体现在借用的杜诗上。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