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咎Gāo

罕见姓氏。《中国古今姓氏词典》、《姓氏词典》俱予收载并注此音。《姓氏考略》注云: “咎繇之后。亦作 ‘皐’。”
一音jiù,乃现行姓氏。


咎Jiù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朔州,陕西之韩城,湖北之老河口,安徽之贵池,福建之清流,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并注其源: “即舅氏。舅犯,《左传》 亦作咎犯。《穆天子传》: ‘咎入宴饮,毋有礼’,(注)云: ‘咎,亦作’ ‘舅’。”
一音gāo,亦为姓。

1.jiù ❶災禍。賈誼《弔屈原賦》:“嗟苦先生,獨離此咎兮。”
❷罪責。賈誼《旱雲賦》:“懷怨心而不能已兮,竊託咎於在位。”揚雄《逐貧賦》:“厥咎安在,職汝爲之。”
2.gāo 姓,與“皋”同。見“咎繇”。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说文》:“咎,灾也。”咎,灾祸。《书·大禹谟》:“天降之咎。”
1.通“舅” jiu
〔例一〕 《荀子·臣道》:“齐之管仲,晋之咎犯,楚之孙叔敖,可谓功臣矣。”注:“咎,与舅同,晋文公之舅狐偃,犯其字也。”咎通“舅”。
〔例二〕 《穆天子传》卷五:“咎氏宴饮,毋有礼。”郭璞注:
“《礼》:天子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字亦作咎。咎,犹舅也。”咎通“舅”。
咎,群母、幽部;舅,群母、幽部。群母双声,幽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2.通“鳩” jiu
〔例〕 《楚辞》东方朔《七谏·沉江》:“众轻积而折轴兮,原咎杂而累重。”闻一多校补:“咎杂,犹鸠杂也。”鸠,聚集。咎通“鸠”。
咎,群母、幽部;鸠,见母、幽部。群、见旁纽双声,幽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3.通“皋” gao
〔例一〕 《集韵》:“咎,姓也,通作皋。”《楚辞·离骚》:“汤、禹严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咎繇,皋陶,传说中舜的大臣。咎通“皋”。
〔例二〕 《汉书·晁错传》:“大禹得咎繇而为三王祖。”咎繇,皋陶。
咎,群母、幽部;皋,见母、幽部。群、见旁纽双声,幽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4.通“鼛” gao
〔例〕 《通训定声》:“咎,假借为鼛。”《后汉书·马融传》:“伐咎鼓。”李贤注:“咎鼓,大鼓也。”咎鼓,鼛鼓,大鼓。咎通“鼛”。
咎,群母、幽部;鼛,见母、幽部。群、见旁纽双声,幽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 上一篇:和
  • 下一篇:周

咎jiù

❶过失。《小雅·伐木》二章: “宁适不来,微我有咎。”毛《传》: “咎,过也。微,无也。”郑《笺》:“宁召之适自不来,无使言我不顾念也。”陈奂《传疏》:“宁犹胡也。胡,何也。适,之也。(之: 往。) 何之不来,言必来也。‘微我’之 ‘微’训 ‘无’。无与勿同义。无我有咎者,勿有咎我也,皆幸其来之词。” 《小雅·北山》六章:“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朱熹《集传》: “咎,犹罪过也。
❷责任。《小雅·小旻》三章:“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郑《笺》:“谋事者众,讻讻满庭,而无敢决当是非,事若不成,谁云已当其咎责者。”朱熹《集传》:“盖发言盈庭,各是其是,无肯任其夷而决之者。”
❸凶。参见〔咎言〕条。

☚ 炙   咎言 ☛

读音j·iu(ˋ),为iu韵目,属ou—iu韵部。其九切,上,有韵。
❶过失;罪过。
❷怪罪。
❸凶。如:休咎(吉凶)。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g·ao(-),为ao韵目,属ao—iao韵部。古劳切,平,豪韵。
❶大鼓,通“鼛”。
❷[咎鼓]大鼓。李贤注:“咎鼓,大鼓也。”

上一条: 下一条:
{}3540晦气。吴语。上海松江。俗谚云:「人~,买个夜壶漏。」毁谤。古方言。《方言》:「咎,谤也。」清钱绎笺疏:「《说文》:『谤,毁也。』《玉篇》:『对他人道其恶也。』」

咎jiu

❶过失,罪过。成语:“咎由自取”。《老子·四十六章》:“祸莫大于不知足,~莫大于欲得。”(莫:没有。于:比。)
❷归罪,责怪。成语:“既往不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国人皆~公。”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既其出,则或~其欲出者。”(既:已经。其:我们。或:有的人。其:那。)

咎jiù

❶罪责;过失
 △ 引~辞职|归~|~有应得。
❷追究罪过;责备
 △ 既往不~|自~。
❸姓。
【注意】跟“昝(zǎn)”不同。

❶过失;罪过:归~︱引~︱~由自取︱~有应得︱引~自责。
❷责备;处分:自~︱动辄(zhe)得~︱既往不~。
❸凶:休~。

咎jiù

❶ 过失,罪过:动辄得咎│引咎辞职。
❷ 责备,追究:既往不咎。
❸ 凶事,灾祸:休咎未卜│天降之咎。
❹ 姓。


(1次) 灾难。独离此~兮《弔》
另见 gao

咎gāo

同“皋”。《广韵·豪韵》:“咎,皋陶,舜臣。古作咎繇。”《集韵 ·豪韵》:“咎,姓也,通作皋。”《离骚》:“挚咎繇而能调。”
另见“jiù”;另见【奸咎(guǐ)】


咎jiù

过错。《诗经·小雅·伐木》:“微我有咎。”毛传:“咎,过也。”《七谏·沈江》:“原咎杂而累重。”王逸注:“咎,过也。”
另见“gāo”;另见【奸咎(guǐ)】

咎jiu

归咎 引咎 自咎 罪咎 咎由自取1 咎有应得 不咎既往引咎辞职2 引咎自责 既往不咎

❶猶“罪過”。《詩經·小雅·北山》:“或湛樂飲酒,或慘慘畏咎。” 鄭玄箋:“咎,猶罪過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咎,其九反。”
❷惡。《尚書古文序》:“殷始咎周。” 鄭玄注:“咎,惡也。” (《通德堂經解》)

咎jiù

〖名词〗
一、灾祸,灾殃(1)。《单子知陈必亡》:陈侯不有大咎,国必亡。——陈侯自己不遭到大灾祸的话,他的国家就必定灭亡。
二、罪责,过错(5)。《文帝议佐百姓诏》: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余,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 ——按照人口去计量土地,那比从前还有剩余,可是粮食却很不足,那么过错到底在哪里呢?《景帝二千石修职诏》: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寡,其咎安在? ——今年收成有的地方不好,老百姓的口粮很少,这个过错在哪里呢? 《吊古战场文》:杀之何咎?——这样残杀了他们,他们究竟有什么罪责呢?
三、音gāo,指咎繇,即皋陶。传说中东夷族的首领。被舜任命为掌刑法的官员(1)。《待漏院记》: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夔至房、魏,可数也。——古代善于辅佐君主治理天下的大臣,从咎繇、夔到房玄龄、魏征,屈指可数啊。


咎jiù

〖动词〗
怨,责怪(6)。《子鱼论战》:国人皆咎公。——都城里的人都抱怨宋公。《祁奚请免叔向》:其人皆咎叔向。——他的随从人员都责怪叔向。《进学解》:跋前疐后,动辄得咎。——进退两难,动不动就受到责怪。

咎gāo


咎jiù

❶ 灾祸,不吉利。《诗经·卫风·氓》:“尔卜尔筮,体无~言。”(体:指卦体。)《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违天,必有大~。”
❷ 罪过,过失。《诗经·小雅·伐木》:“宁适不来,微我有~。”诸葛亮《出师表》:“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
❸ 归罪,责怪。《屈原列传》:“楚人既~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既其出,则或~其欲出者。”
❹ 憎恨。《史记·殷本纪》:“纣之臣祖伊,闻之而~周。”
另见168页gāo。

*jiu

BECC
❶错误;罪过:引~辞职/~有应得。
❷责怪,追究:~由自取/既往不~。
❸灾祸,不幸:~殃/~祥(凶吉)。

灾祸

灾祸

祸(祸尤;祸殃;祸灾;祸事;殃祸) 咎(咎戾;咎殃;咎悔;咎害;咎慝;害咎;患咎;殃咎) 疵 凶(凶患;凶殃;凶事;凶咎;灾凶) 谪(谪咎) 悔(悔吝) 厉罪(罪殃;罪疾) 屯沴 难星 迍殃 愆殃 灾厄 灾患 灾故 灾谴 灾难 灾虞 灾殃
灾祸,危险:剥床之灾
灾难,灾祸:凶灾 鸷暴
动乱,灾祸:横流
告诫将有灾祸:鞠凶
灾祸就在眼前:祸在旦夕 祸在朝夕
灾祸很快就会来临:祸至无日
祸害不久就将到来:祸不旋踵
灾祸难以避免:劫数难逃 劫数难移 劫尽难逃
灾祸无法避免,难以逃脱:在劫难逃
灾祸连绵:阴雨晦冥
灾祸极大:滔天
灭门之祸,无一得免:巢倾卵破 覆巢无完卵
(自然或人为的祸害:灾祸)

另见:灾害 祸患 灾难 受灾 不幸

☚ 灾祸   各种灾祸 ☛

过失

过失

过(过差;过尤;过咎;过眚;过累;过罪;过愆;过误;过端;过错;过阙) 佚 尤(尤累;尤违)訧 累 违(违失;违谬) 咎 败(败阙) 衅(衅眚;衅过;衅愆;疵衅) 悔(悔愆) 眚 短(短行;非短) 罪(罪过;罪负;罪失;罪咎;罪愆;罪戾) 错 愆(愆尤;愆失) 訾 瑕(瑕玷;瑕摘;瑕秽) 骞 愆(愆尤;愆谬;愆失;愆佚;愆负;愆违) 蹉失 疵吝疵咎 疵戾 疵玷 疵悔 鄙误 遗误 遗缺 遗失 蹉失 疚负 玷漏
过失与悔恨:尤悔
过失和邪恶:愆邪
人的缺陷,过失:圭玷
君主的过失:王阙
言语的过失:口过
缺点,过失:玷缺
偏差,过失:颇(颇失)
差错,过失:错缝儿
污点,过失:毁玷
种种过失:百非
酒后犯的过失:酒过 酒失
醉后过失:吐车茵
因风雅之事而犯的过失:冤孽债 风流罪(风流罪过) 风流过错 风流事过
朝廷在政治上的过失与流弊:愆弊
以往的过失﹑罪恶:旧恶(不记~)
以前的过失:前失 前恶 前愆
以前的过失、嫌怨等:旧账
旧时的过失:宿愆
后来的过失:末衅
逐渐累积而成的过失:积过
隐蔽的过失:暗过 暗过
不为人知或不明显的过失:隐过
明知错误而加以掩饰,于是就造成过失:饰非遂过 饰非成过
明显的过失:明忒
严重的过失:剧疵
极大的过失:弥天之过
罪恶,过失:瑕衅
(因疏忽而犯的错误:过失)

另见:︱优点

☚ 过失   小过失 ☛

罪过

罪过

恶 辟 咎(咎戾;咎责;咎罪;咎衅;罪咎;衅咎;瑕咎) 愆(愆尤) 辜(罪辜) 訧 舋 瘕 孽罪戾 罪愆 罪尤 罪殃 罪邮 罪悔 罪累 罪辜 罪祸 罪瑕 罪眚 衍尤 疵戾 过辟 过衅 负累 滓累 悔戾 愆戾 孽愆 辠尤 辠戾 辠过
罪过与耻辱:尤诟
罪恶,罪过:愆过
沉湎于酒所致之罪:酒辜
不遵守法令的罪过:逋慢之罪
自己造成的罪过:自作之孽
前人的罪过:前恶
过去的罪过:宿罪
前世的罪过:宿愆
私下做的坏事,不为人知的罪过:阴过
意想不到的罪过:无妄之愆
微小的罪过:纤罪
大的罪过:深尤
(过失:罪过)

另见:罪行 犯罪︱劳绩

☚ 小过失   高、低 ☛

责怪

责怪

怪(怪罪;怪责;怪人;怪嫌;叱怪;见怪) 嗔(嗔怪) 赖 怨 尤 咎 望 发话 发语 谴讶 闲非 讥望
责怪与不满:怪憾
含笑责怪:笑嗔
埋怨责怪:怨尤 怨嗔
 各种怨尤:百怨
恼怒责怪:诃 呵 恨怪 怒责
抱怨责怪:怨怪
追究责怪:追咎
非难责怪:非怪
对人不满而加以责怪:嗔责
被责怪:怪罪 见罪
 责怪,怪罪:责罪 谴罪 谴咎
不能责怪:怪(怪来;怪生;怪不得;怪不的;怪不到;怪不着) 怨不得
 不应责怪:难怪
错误地责怪:错怪
特别责怪:深怪
(责备,怪罪:责怪)

另见:斥责 指摘 抱怨︱赞美

☚ 责备   责备方式 ☛

咎jiù

其九切,上有。
❶灾祸;祸殃。《老子》章九:“富贵而骄,自遗其~。”
❷罪过,过失。《诗·小雅·北山》:“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
❸责备,追究。《论语·八佾》:“遂事不谏,既往不~。”

〖咎〗 粵 gau3〔救〕普 jiù

❶ 災禍。許慎《說文解字》:「〜,災也。」左丘明《左傳.昭公八年》:「諸侯必叛,君必有〜。」
❷過失,過錯。諸葛亮《出師表》:「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
❸ 埋怨,怪罪。王安石《遊褒禪山記》:「則或〜其欲出者。」

咎jiù

❶灾祸,灾殃。如:咎由自取。
❷罪责,加罪。如:既往不咎。
❸憎恨。如:殷始咎周。

咎jiù

Ⅰ ❶ (过失;罪过) fault;blame: 归 ~ 于人 lay the blame on sb. else;
引 ~ 辞职 take the blame and resign
❷ (凶) misfortune;natural calamity: 休 ~ good and bad fortune
❸ (姓氏) a surname: ~ 皋 Jiu GaoⅡ  (责备) censure;punish;blame: 既往不 ~ forgive sb.'s past misdeeds;let bygones be bygones
◆咎由自取 bring trouble to oneself;have only oneself to blame;
咎有应得 deserve blame;be open to censure

咎jiù

由自取|有应得

❷ 引辞职

❹ 动常得|动辄得|既往不|无誉无|自遗其

咎jiù,gāo

甲骨文为会意字,像一个人负伤了,往洞口爬,引申为罪过、灾难,如“引咎辞职”。又读为“古劳切”(gāo),同“皋”,以“各”为声。属形声字。以“咎”作声符的字有:
gāo
鼛(大鼓)
櫜(櫜鞬,藏箭、弓的器具;泛指武将的装束)
liǔ
绺(量词,十丝为“绺”)
guǐ
晷(古代观测日影的仪器,谐“圭”之音)

咎jiù

8画 口部 
(1) 〈书〉 凶;灾祸: 休~(吉凶)。
(2) 过失;罪过: 归~|引~|~由自取。
(3) 责备;追究罪过: 自~|既往不~。

咎()


甲骨文合集2252,殷
貞隹妣己亥(咎)王, 禍。
按: 从人从夂會意。

甲骨文合集20010,殷
隹兄丁(咎)。

甲骨文合集21555,殷
丁卯卜司妣(咎)。

甲骨文合集21838,殷
庚子卜, 𢅜, 貞亡(咎)。

甲骨文合集21879,殷
丁卯中母己(咎)。

甲骨文合集21878,殷
辛亥庚妣隹口(咎)。

周原甲骨文H31:4,西周
(咎)。

毓祖丁卣,殷周金文集成5396,殷
咎山易(賜)

鼎辛, 考古與文物2003年03期,西周晚期
用乍(作)余一人咎不雀死。

四年咎奴令戈, 殷周金文集成11341,戰國晚期
咎奴命(令)壯𦉍。
按: 增口爲飾。

十一年咎茖戈,考古1991年05期,戰國晚期
咎(臯)茖(落)命(令)少曲㖱。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甲種4背,戰國至秦
直牽牛、須女出女,父母有咎。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205,戰國至秦
庚辛死者,去室北,不去有咎。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西漢
其卒必□身咎。

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十問3,西漢
虚而五臧(藏),廣而三咎。

漢印文字徵
行無咎。

雁門太守鮮于璜碑陽,東漢
如何夙隕,丁此咎凶。

正直殘碑,東漢
□年三□咎□。

寇霄墓誌,北魏
育德不先,遇世夭起,遂能卷經操而不申,括胷懷而辟咎。

石經尚書,唐
則惟汝眾自作弗靖,非予有咎。
《説文》: “咎,災也。从人从各。各者,相違也。”
會意字。从人、各; “各”爲格至之“格”的本字,以之構形當是取其表示來到之意。本義指上天對人的罪過所降下的災禍。如《國語·晉語》: “上帝臨子,貳必有咎。”上天降災是對人的一種責罰,因之引申爲責罰義。如 《史記·淮陰侯列傳》: “天與弗取,反受其咎。”又如《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街亭之役,咎由馬謖,而君引愆。”

☚ 仇   仳 ☛

(jiù)

災也。从人、各。人各者相違也。
【按】各,《説文》釋“異辭也”,即不同之意。咎字從人各相違會意“災禍”,是理據重構。 各的甲骨文作,象人的腳朝坎穴走去,表示來至義。從各的字,如客,尚保留了這一本義。

*咎kəw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災也。 从人、各。各者,相違也。(八篇上)
被他人之足所踐踏,是種災殃。

☚ 彤   匋 ☛
0000059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