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剂prescriptions for regulating the functional relation of internal organs以八法中的和法为立方依据, 常用疏畅、调和的药物为主组成, 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脏腑等作用, 适用于治疗少阳病、肝脾不和等病证的方剂。 和解剂原是为治疗少阳病而设。但作为立方依据的和法, 其含义比较广泛。有清而和者,有温而和者,有消而和者,有补而和者, 有燥而和者, 有润而和者,有兼表而和者, 有兼攻而和者, 和之意义相同, 而和之法变化无穷。但通常所指的主要是和解少阳、调和肝脾等方面。代表方剂如小柴胡汤、逍遥散、白术芍药散等。 和解剂 和解剂和解剂,是用寒、热、补、散的药物调配而成,具有和解少阳、平调上下、调和肝脾和治疗疟疾的功效。属于“八法”中的“和法”。因此,和解剂常用于少阳不和,肠胃失调,肝脾不和以及某些疟疾。根据和解剂的功用,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 和解少阳剂:适用于邪在少阳。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耳聋,苔白脉弦。邪在少阳经的治法,既不可发汗,又不可吐下,只有和解一法,最为切当。然而,少阳病的邪气有兼并,人体有强弱,所以和解少阳又有和而兼清、和而兼温、和而兼消、和而兼补、和而兼燥、和而兼润、和而兼表、和而兼攻等不同和解方法,因此和解少阳决不能拘执某一方剂。 (2) 调和肠胃剂:适用于胸腹、胃肠之间,寒热互阻,清浊混淆。症见心下痞硬,干呕或呕吐,腹痛下痢,脉弦滑,苔白或黄。治寒则助热,治热则助寒,唯有辛开苦降,寒热并用,则肠胃调和,诸证自解。 (3) 调和肝脾剂:适用于肝脾不和所产生的诸证。肝病则条达失常,疏泄无权;脾病则运化不健,清阳不升。症见胸胁胀满,头痛目眩,咽干口苦,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或腹痛泄泻,脉弦细或两关不调,舌苔白。肝脾两病,治当养血舒肝而健脾,或健脾养血而舒肝,调和肝脾,使两者俱平,中和之气复常。 (4) 治疟剂:适用于疟邪伏于募原。症见寒热往来,定时发作,寒则中外皆寒,虽汤火不能温,热则中外皆热,虽冰水不能寒,与少阳证相似,故有“疟不离少阳”之说。但疟疾内多痰湿,而寒热易伤气血,所以治当和解表里,调治阴阳。 和解剂虽然是寒、热、补、散并用。以和缓平调的方法解除病邪,但还是针对病情,有所侧重的。因此,临证使用时要辨清表里、上下、气血之间寒热虚实的多少而恰当调配药物。若饮食劳倦内伤,气虚血虚,痈肿瘀血等证,皆有寒热往来,似疟非疟,都不是本类方剂所能治。切不可借此平稳之法而贻误病人。至于疟疾,证有多种,治有多方,不可局限于本类所列方剂。这些在临证时都应注意。 ☚ 清骨滋肾汤 小柴胡汤 ☛ 和解剂hé jiě jìregulating prescription; mediating recipe; harmonizing formul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