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东汉晚期大型砖室壁画墓。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新店子村西。1972年至1973年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等单位发掘。推测墓主人生前曾任护乌桓校尉。下葬的年代大约是桓帝或灵帝初年。墓用青灰色条砖建造,具有墓门、前中后三室及附带三耳室等各主要部分,全长19.85米。前室平面方形,长2.9米、宽2.85米,南北各附大小相同的长方形耳室。中、后室均呈方形平面。墓墙用长条砖自下而上平铺直砌,第一层是用三砖错缝平铺,以上砌法则用侧立横砌,向上交替筑至10至12层以上,叠沚收顶。甬道顶均筑成三层平列券顶。各室墓顶为穹庐顶。部分墓底有铺地砖,砖表面印有突起的菱形纹,中间有“子孙繁昌富乐未央”隶书,还有一种长方形素面铺地砖。壁画是发掘此墓的最大收获。墓中发现了彩画50多组。表明墓主人身份的画面在前室四壁、中室东西两壁、甬道北壁,以墓主人仕宦经历为顺序,上部绘举孝廉,经历“为郎”“河西长史”、行上郡属国都尉、桑阳令至任持节护乌桓校尉各职的车骑出行图,反映墓主生前的仕途经历。在墙壁的下部绘任西河长史至护乌桓校尉的所居离石城府舍图、士军城府舍图、繁阳宫寺图,其中绘在前室到中室甬道北壁和中室东壁的宁城图,生动描绘了墓主人在护乌桓校尉幕府中接见乌桓首领时的政治场面。在后室、耳室及中室北壁,绘有表现墓主生活和财富的燕居、乐舞、宴饮、厨炊、农耕、采桑、放牧、沤麻、弋猎以及坞壁等画面。中室西、北两壁,绘有孔子见老子、七女为父报仇、二桃杀三士、丁兰孝亲等大量历史故事。还有麒麟、神鼎等36幅以上的祥瑞图。在前室和后室顶部,绘有云气、仙人、四神等天象和神话图像。前室顶部的“仙人骑白象”,被喻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图像之一。在各图像旁有墨书榜题近250条,标明了各幅壁画的内容。此墓早年被盗。出土有陶罐、鼎、樽、盘、盆等70多件陶器,变形四叶凤纹饰铜镜、铁器、漆器残件。该墓是我国发现的很重要的一座汉壁画墓,壁画面积达百余平方米。在一墓内集中如此众多的画像题材,是东汉墓中仅见的,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有些内容属首次发现。它对研究东汉晚期的庄园经济、社会生活、城市规划、意识形态以及边疆地区的生产发展、东汉王朝与乌桓等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等问题,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墓主确为何人,人们有不同的推测。有人认为这个曾任护乌桓校尉的墓主是史籍未载的,也有人认为他是公纂稠(箕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