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弦教学
学习初步的和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和声学和感受、理解、鉴赏、表现多声部音乐打下基础。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和弦知识包括大、小三和弦的构成及特征,了解和弦常识(Ⅰ、Ⅳ、Ⅴ),并结合练耳训练培养听辨能力。为使学生较好掌握和弦知识,首先要让学生广泛地感受多声部音乐作品(如合唱、四重唱、钢琴曲及各种器乐合奏曲),使学生在感受中体会多声部音乐的特点和它的丰富表现力。在感受过程中可以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加深理解,如通过听、唱某一首合唱歌曲,从中体验合唱曲的丰富表现力。引导学生理解和弦是构成多声部音乐的基础,以及大、小三和弦、属七和弦的重要作用。在和弦教学中要和曾学过的音程、调式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判断大、小三和弦在结构上的不同以及正三和弦在调式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口头的、书面的、或在键盘乐器上熟悉和弦的构成等方法进行练习,尤其注意和弦知识的讲授要同视唱听音相结合,提高对和弦的感受、判断和记忆能力,使之获得音乐表现手段与和声语言的基本知识。在了解大、小三和弦的构成后,应听辨大、小三和弦的音响特征和不同色彩,然后再同属七和弦的音响特征和色彩去比较。在听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大胆谈出自己的体会,通过引导,告诉学生科学、恰当的结论。如大三和弦明亮、有力;小三和弦暗淡、柔和;属七和弦不协和、不稳定,具有强烈的倾向性等。此外,和弦知识的讲授一定要注意同唱歌教学相结合,更要结合合唱训练。学习音乐知识目的是为了运用,从而使学生获得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的手段。成功的和弦教学,应把理论知识和歌曲所提供的内容、实际音响效果紧密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结合器乐合奏或键盘乐器演奏,在音乐实践中学习和巩固和弦知识,当会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