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和平演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和平演变hépíng yǎnbiàn指帝国主义分子通过文化宣传、宗教、经济等非武力手段,使社会主义国家内部逐步发生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以达到反对社会主义的目的。例如:“美帝国主义指望以和平演变颠覆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日报》1964.2.28)“‘私’字不挖掉,阶级敌人就可能利用我们的‘私’字搞‘和平演变’,奴隶制度就要复辟,我们就可能再受二遍苦。”(《红旗》1971.1.29页) 和平演变西方国家提出的通过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模式向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达到不战而胜的战略。是资本主义势力企图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战略,也是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现实考验。 和平演变 和平演变邓小平指出: “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44页)由此可见,和平演变是西方帝国主义者鼓吹推行的用非战争的、和平的方法,利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全面渗透,促使社会主义国家从内部蜕化变质,逐步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战略。和平演变战略是西方帝国主义者向社会主义国家进攻的两大基本战略 (军事和非军事的) 之一。和平演变是由美国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杜勒斯提出来的。杜勒斯在总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武装干涉失败的教训之后,1953年1月15日在美国国会考虑任命他为国务卿的答词中说: “我们必须时刻记住这些被奴役的人民的解放问题。不过解放并不就是解放战争、解放可以用战争以外的方法达到。” 他还说: “它必须是而且可能是和平的方法。那些不相信精神的压力、宣传的压力能产生效果的人,就是太无知了。1956年5月 15日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杜勒斯说: “在苏联内部有要求较大自由的力量。”“这种力量在苏联内部继续发展,而且声势很大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也有理由希望……在10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可以达到我们政策的伟大目标。” 1959年1月在纽约律师协会授奖宴会上,杜勒斯明确地提出了 “和平演变” 的具体途径: “放弃使用武力,并非意味着和平的转变。” 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之后,进一步发展了杜勒斯的 “和平演变” 战略,他说: “我们需要一种比氢弹好得多的武器……这种更好的武器就是和平合作。”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他写的 《1999——不战而胜》 一书中说: “进入21世纪,采用武力侵略的代价将会更高昂,而经济力量和意识形态的号召力,将成为决定性因素。” 他主张开辟 “思想战场”,要抓 “人权问题”。他说: “播下思想的种子,有朝一日会结成和平演变的花蕾。”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时刻都想消灭社会主义国家,以武装干涉,军事遏制、孤立封锁等策略手段进攻社会主义国家失败以后,进而把和平演变作为同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斗争的策略和手段。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对经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地强调了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各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挫折,而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新科技革命的机会,使经济得到了一个高速稳定发展的时期。社会主义国家同西方国家在经济上的差距为帝国主义实施和平演变提供了机会。进入80年代后,西方国家利用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时机,加紧和平攻势,并且一路频频得手: 在东欧演变过去后,接着又在苏联得手。在中国,也导致了1989年的政治风波。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了使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 精神污染 国际大气候 ☛ 和平演变 和平演变是西方国家的反动势力所主张的,在保持强大军事力量的前提下,在同社会主义国家的接触和交往中,运用除战争以外的其他一切手段,促使社会主义国家从内部演变,达到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种新战略。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主义国家重新纳入资本主义体系,成为受他们控制的附庸,以利于他们更好加强对国内工人阶级和人民的统治,更加肆无忌惮地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进行控制和掠夺。其进行和平演变的手段是: 加紧意识形态的渗透; 通过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传播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和腐朽生活方式; 运用各种传播工具煽动对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的不满和敌对情绪; 利用经济援助为诱饵企图迫使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实行多元化,经济上实行私有化; 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培植、支持、收买反共、反社会主义右翼势力,制造民族分裂和社会动乱; 以西方的所谓“自由”、“民主”、“人权” 的宣传为武器,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总攻击和诬蔑; 妄图在青年中培植所谓“亲西方的下一代”,把希望寄托在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三代、第四代身上”。最先提出和平演变战略的是美国前国务卿艾奇逊。1949年他向杜鲁门总统建议培养中国的 “民主个人主义者”来“阻滞、揭露并消除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影响”。1953年杜勒斯在国会明确提出,美国的政策就是要促进苏联、东欧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自由化并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第三代和第四代人”身上。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由此作为一个长期战略方针被确定了下来,并且积极加以推行,以实现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不战而胜”。本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利用缓和的国际形势,利用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之机,展开了和平演变的全面攻势。“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 已经成为当今资本主义制度同社会主义制度斗争的重要形式。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反共反社会主义敌对分子和势力的存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党内机会主义思想和腐败分子的出现,以及严重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和平演变的内因。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正是通过这些内因起作用的。全世界无产阶级和革命的人民,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团结一致,采取有效对策,坚决挫败西方反动势力的“和平演变”阴谋,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发展社会主义事业。 ☚ 政变 复辟 ☛ 和平演变 和平演变资本主义国家运用意识形态手段改变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制度的斗争策略。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对立、斗争的产物。和平演变是帝国主义国家由于无法以武力消灭社会主义国家而采取的迂回政策。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推翻共产党的领导,铲除马列主义意识形态,恢复资本主义一统世界,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垄断资产阶级一贯的战略目标。最初,它们妄图用武力一举把新生的社会主义婴儿“掐死在摇篮里”。经过几十年的较量,社会主义力量越来越强大,社会主义思想体系越来越深入人心,帝国主义势力再也无法用武力把它消灭。1947年7月,美国的苏联问题专家乔治·凯南化名“X”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苏联行为的根源》一文,提出“美国的对外政策必须是一种对苏扩张趋势实行长期而有耐心的、坚定而又警觉的遏制政策”。“要说美国所作所为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能够对共产主义运动行使生杀大权,并使俄国的苏维埃政权早日垮台,那将是夸大其词。但美国有能力大大增强苏联在执行政策时受到的压力,迫使克里姆林宫采取比它近年来所表现的、远为克制和谨慎的态度,并通过这种办法促进某种趋势,这种趋势最终必然导致苏维埃政权的瓦解或逐步趋于软化”(《1900年到1950年的美国外交》第120、126页,1951年英文版)。凯南所提出的“软化论”和“遏制政策”就是“和平演变”的代名词。当时,美国成立了以凯南为首的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制订资本主义战胜共产主义的遏制政策,促使苏维埃政权逐步软化。1953年1月15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美国国会的证词中明确提出:“那些被奴役的人民是应该有自由的人民,……我们必须时刻记住这些被奴役的人民的解放问题。……解放可以用战争以外的方法达到,它必须是而且可能是和平的方法。”1957年8月21日,肯尼迪在美国参议院讲话中说:“高谈‘解放’或‘和平演变’,当然都是很好的。但是,除非我们确定了美国为帮助达到这些目标到底能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并制定实行这些措施和计划。”他还提议,“通过援助、贸易、旅行、新闻事业、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以及我们的资金和技术”,实现和平演变的战略目标。(《西方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策略手法》第10—11页,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至此,和平演变的概念已经形成,它的内涵更趋完整了。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制宪会议 ☛ 和平演变peaceful evolution 和平演变peaceful evolution 和平演变hé pínɡ yǎn biàn指运用和平手段颠覆社会主义国家。peaceful evolutio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