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4月29日,经中印双方同意将五项原则正式写入了《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通商和交通协定》的序言中。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了印度和缅甸。中印、中缅双方总理在联合声明中,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中国首先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开始时更多强调的是处理不同社会国家间的关系。1956年10月波匈事件后,中国政府在11月1日的声明中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国家的相互关系更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从而扩大了它的适用范围。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与国际新秩序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hépíng gòngchǔ wǔxiàng yuánzé20世纪50 年代中期由中国政府提出,并与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的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确立,丰富和发展了国际法,被承认为国际法基本原则。 ☚ 合作社 和平解放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50年代中期由中国和印度首倡的有关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五项原则的内容为:(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2)互不侵犯;(3)互不干涉内政;(4)平等互利;(5)和平共处。中印两国在1953年底开始谈判关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中国总理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曾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印度方面表示赞同中国总理的主张。1954年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的序言明确宣布:“双方同意基于(1)互相尊重领土主权、(2)互不侵犯、(3)互不干涉内政、(4)平等互惠、(5)和平共处的原则,缔结本协定。”中国政府认为五项原则不仅应该适用于中印两国之间,而且应该适用于广泛的国际关系之中。1954年6月,中印、中缅双方总理在联合声明中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反复地被反映在为数众多的双边文件以及一些重要的多边文件里,证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从内容上看,由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联合国宪章》所载宗旨和原则相符合,并且与其他联合国有关国际法基本原则的重要文件相一致,因而可以说已构成各国公认的国际法基本原则的重要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又称“潘查希拉”(印地语音译)。现代国际法最基本的原则。其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由中国与印度,缅甸共同倡导,首次见之于1954年4月29日中印两国 《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的序言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之后,立即得到许多国家的支持。到70年代,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也纷纷承认。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所承认,已成为指导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国际法的最基本的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简称“五项原则”。1953年12月中印两国政府就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谈判中,周恩来提出双方应当遵循的五项原则,得到印方赞同。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是1954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通商和交通协定》中首次提出。同年6月中印、中缅总理的联合声明中,重申并确认这些原则为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原则。1956年11月1日中国政府就苏联政府1956年10月30日的宣言发表声明,其中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以后,在中国与外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几乎无例外地都列举这五项原则。1972年2月27日的中美《联合公报》(一称《上海公报》)中,美国也承认“五项原则”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它已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08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它是由中国、印度、缅甸三国倡导,被世界许多国家承认的用来处理政治制度不同或相同的国家之间关系的正确原则。1953年12月至1954年4月,中国政府代表团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中国西藏地方关系问题在北京举行谈判。周恩来总理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印度方面表示赞同,并正式于1954年4月26日签订了《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1954年6月,中印、中缅双方总理在联合声明中,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这些原则已被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中国政府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 ☚ 不抵抗主义 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06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代国际法最基本的原则。印地语译音为Pancha Shina,又称潘查希拉。五项原则是: ☚ 死缓制度 法典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Heping gongchu wuxiang yuanze首先由中国政府倡导, 逐步为世界许多国家承认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就提出了 “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关于五项原则的设想, 1954年4月29日这个设想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西藏地方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之中, 成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同年6月下旬中印、中缅总理分别发表会谈的联合声明, 确认五项原则为处理国际关系的一般准则。1955年4月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本着“求同存异”方针,提出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十项原则, 实际上是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具体化。到了70年代,美、日等国亦接受五项原则。1972年2月中美上海公报, 9月的中日联合声明都承认“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 都应该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是对列宁和平共处政策的发展, 它不仅是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的原则, 也是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准则。它是同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穷的强权政治根本对立的, 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锐利武器。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讲话 ☚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hepinggongchu wuxiangyuanze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最初是1954年4月29日签订的《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通商和交通协定》中提出的。当年6月在中国周恩来总理和印度尼赫鲁总理联合声明中重申了这些原则,同月,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再次确认五项原则。前三项原则是各国间建立正常关系的基础,第四项原则是各国间进行交流合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平共处是前四项原则贯彻的必然结果。只有在此基础上实现的和平共处,才是各国家之间真正的和平共处。 ☚ 战争 联合国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Heping gongchu wuxiang yuanze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它是由中国政府首创,并得到世界人民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赞同和拥护的著名的处理国家和国家之间关系的正确准则。1954年4月29日,中印两国政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首次提出。6月,中印、中缅总理的联合声明中又重申并确认把这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家关系的指导原则。1955年4月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通过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十项原则,从此五项原则逐渐为更多的国家所接受。1956年10月波兰、匈牙利事件后,中国政府于11月1日发表声明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适用于不同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且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 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简称“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4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首次提出。同年6月,中印、中缅总理的联合声明中重申并确认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指导原则。后为许多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不同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见“政治学”中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31日,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的谈话中,首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设想。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也称“五项原则”。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许多国家公认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同印度、缅甸政府共同倡导的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是: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继承了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是中国政府处理周边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首次在1954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提出。同年6月,中国总理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期间访问印度、缅甸,分别发表了中印、中缅总理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五项原则,中国政府解决了中印、中缅历史上遗留的某些问题。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6年第一次亚非会议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万隆会议十项原则。中国政府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不仅是中国政府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关系的指导原则,也是处理社会制度相同国家关系的指导原则。从50年代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理解和接受,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 和平共处原则 和平演变战略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现代国际法最基本的原则。这五项原则是: ☚ 国际法的渊源 国际法的主体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国际公认的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首次提出,并和印度、缅甸领导人共同倡导。 ☚ 苏联模式 国家主权原则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简称“五项原则”。这些原则是: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3年12月至1954年4月,中国政府代表团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中国西藏地方与印度的关系问题在北京举行谈判时,由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五项原则,以后又写入了1954年4月29日中印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同年6月,中印、中缅的联合声明先后重申并确认了五项原则。1955年“万隆会议”决议及其他许多国际文件、国际会议和政治领导人的讲话中也不断被引用重申。由于五项原则符合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维护和平的愿望,因而被许多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它不仅运用于指导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且也适用于指导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之间,包括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国政府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同许多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 ☚ 美苏中导协议 独立自主原则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于指导国家之间关系的准则。这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 和平主义 和平演变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简称“五项原则”。1954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首次提出。同年6月,中印、中缅总理的联合声明中又重申应确认五项原则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指每个国家都有权决定自己的命运,选择自己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每个国家的领土都不可侵犯。互不侵犯原则指一国不但不得对别国发动公开的武装侵略,而且也不允许以任何威胁或任何其他方法侵害别国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包括隐蔽的武装进攻、间接侵略和发动代理人战争在内。互不干涉内政原则指一国不得强迫别国采取或不采取某种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不得协助别国政府镇压人民革命或民族自决,不得制造别国内部民族分裂,不得在别国制造或扶植傀儡政权。平等互利原则指国家之间不相统属,不允许一方强迫另一方接受片面义务,不因大小强弱而在法律上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国家之间的交往对双方有利。和平共处原则指一国不应当作任何破坏和平的事,而应采取积极行动以减少战争危险,反对战争阴谋,用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其中平等互利原则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五项原则”已为当代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我国政府一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 出口商品五优先原则 全方位协调发展的国别地区政策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he ping gong chu wu xiang yuan ze【政治】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mutual respect for territorial integrity and sovereignty,mutual non-aggression,non-interference in each other’s internal affairs,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and peaceful coexistenc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