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和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和州

和州

北齐置。治所历阳,在今安徽和县。隔江和采石相对,为江防重镇。此为杂有后起地名。

☚ 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   教帖 ☛

和州

古西域城名。《金史》、《长春真人西游记》和州,自汉、魏以来的高昌城。汉称高昌壁,魏及隋作高昌,唐置高昌县。宋、辽、金、元时为和州回鹘都城,元代又称其为亦都护城。《元史》作哈剌和州、哈剌霍州、哈剌禾州、火州。《明史》火州。《西域图志》哈剌和卓。故址在今新疆吐鲁番市哈拉和卓堡西南,约在元、明之际迁建于今哈拉和卓地方。参见【高昌】条注。

和州

元代州名。元初置,治所今址不详,隶辽阳行省大宁路,至元五年 (1268),并入利州为永和乡。

和州

地名。汉唐时作高昌。一作哈剌火者、哈剌和绰、哈剌火州、火绰、哈剌霍州、合剌禾州、合剌和州。12世纪属西辽。元朝原置达鲁花赤,到至元二十年(1283)又置宣慰司管辖之。明属吐鲁番。东察合台汗国向东扩张时即归属之。但与明朝关系始终密切。

和州

和州

唐代设置的行政区。宋、元、明各代沿置。《旧唐书·地理志》:“和州:隋历阳郡。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杜伏威归国,改为和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历阳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为和州。旧领县2,户5730,口3340。”《元史·地理志》:“和州,唐改历阳郡,后仍为和州。宋隶淮南西路。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置镇守万户府。明年,改立安抚司。又明年,升和州路。二十八年降为州,隶庐州路。旧设录事司,后入州自治。领3县:历阳、含山、乌江。”

☚ 河东南路   和曲州 ☛

和州hé zhōu

《本草纲目》金石部第8卷马脑(5)。地名。今安徽和县。

和州

见“高昌”(1907页)。

和州

北齐置,治所在历阳郡(今安徽和县)。隋大业初省,唐武德初复置,天宝元年(742年)更名历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和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置和州路,二十八年(1291年)复为和州。明初省,寻复置,1912年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0:3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