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功能
咀嚼功能是将食物咬断、捣碎、研磨并与唾液混合形成食团,准备吞咽的过程。
咀嚼可帮助品尝食物的软硬、脆韧及滋味,促进食欲;可使食物与唾液混合,进行部分消化,为顺利的吞咽作好准备;可加强食物对口腔的刺激,通过反射作用,促进消化系统其他部分的消化功能,如肠胃的消化液分泌增加,蠕动加快等;可通过咀嚼肌的功能性收缩, 给予牙、颌、颌、面、颅底的软硬组织以功能性刺激,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增强其代谢过程,从而使口腔颌面部获得正常的发育。咀嚼运动 是一种以条件反射为基础的神经肌肉活动,是下颌的开-闭、前-后及侧方运动的综合性运动。在用前牙切咬食物时,下颌牙由正中颌位分开,经过前伸、闭合、切咬食物、对刃,再回到正中颌位。在对刃与滑回正中颌位运动中, 是发挥切咬功能最有力的过程。 全程以正中颌位为始终点, 是为前牙咀嚼运动的一周, 周而复始,称为前牙的颌运循环。 用后牙咀嚼食物时,下牙弓随下颌往一侧运动,到一定程度即行向上,使上下牙的同名颊尖彼此咬合,此时对食物即发挥切咬作用,以后下颌牙颊尖的颊斜面依上颌牙颊尖的舌斜面滑向正中颌位。 在返回正中颌位的过程中, 受食物性质的影响。 如属软性食物,则中间无阻,可直达正中颌位;如为韧性强的食物,阻力较大,非直向者多,往往需要下颌牙颊尖舌斜面从中央窝依上颌牙舌尖颊斜面向舌侧继续滑行一段距离,或甚至反复数次,直至将食物嚼断为止,或肌肉疲劳为止。此时嚼碎作用最大,牙齿受力亦最大。以后上下颌牙即行分开,通过舌和颊的运动将食物再送到颌面上,重复上述运动,如此周而复始,称为后牙的咀嚼循环。无论是前牙切咬还是后牙咀嚼,其运动范围受食物性质的影响,一般为2~4mm。
咀嚼压力 是咀嚼运动中咀嚼肌所发挥的部分力量,临床上称为颌力。 其大小因人而异,同是一人, 又可因年龄、身体健康情况及牙周组织耐受阈的大小而有所不同。正常时,切牙约10kg,尖牙约20kg,双尖牙约35kg,磨牙约45kg。咀嚼时牙齿受力的大小为食物性质所决定有的可高达20kg。在一般情况下则受力较小。正常时,牙齿及其支持组织皆存在一定的贮备力量,称为牙周潜力。矫形修复治疗工作,就是以此作为理论基础。
咀嚼效率 为机体在一定时间内或咀嚼一定次数后,将定量试物嚼碎的程度,一般以百分率表示。所用试物,多为干果类,如花生、杏仁等。嚼碎程度以通过一定直径的筛孔多少为准,如2mm直径筛孔,或2.4mm直径筛孔。倘试物为2g,通过咀嚼过筛,余量为0.5g时,则咀嚼效率为:

咀嚼效率的高低,即说明效能的大小。影响咀嚼效能的因素很多,如牙齿颌面接触面积,颌面形态,咬合关系,牙齿支持组织的健康情况,颞下颌关节有否功能障碍或疾患,全身健康以及口腔内软硬组织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