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命名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命名法nomenclature

以种为分类的基本单位,用属名与种名组合的二名法。表明一个种有所在属的共同性状,并以其特征或特性区别于同属其他种。
二名法 由瑞典学者林奈创始。属名在前,用拉丁文的名词,字首大写; 种名在后。用拉丁文的形容词或第二格名词,按属名的性和数变化其词尾,字首一般小写,在属名种名之后,加上定名者姓氏,简写用字首,或缩写一个音节表示,字首大写。国际通例,以二名法命名的种名为通用的科学名称,即学名。例如,“人”的学名Homo sapiens L.。Homo是属名,名词,阳性,拉丁文的“人”,sapiens是种名,形容词,拉丁文意“有才智的”; L.,是命名者Linnaeus的简写。
又如糯稻是水稻的变种,学名为Oryza sativa var.glutinosa Matsum。Oryza是属名,古希腊语写成的拉丁文名词,阴性; sativa是种名,形容词,拉丁文意“栽培”;var.是variety(变种)的缩写;glutinosa变种名,形容词,拉丁文意“胶样的”; Matsum变种名的定名者。糯稻的学名由属名、种名和变种名三个词组成,后面加变种的定名者。生物种以下常有变种和亚种,对变种或亚种的命名,亦称三名法。
生物的种都有专用学名。由于世界各地语言不同、文字不同,一种生物在各地有不同称呼,出现同物异名,各地也有对不同物种因某一特殊性状相同而有了相同的名称,产生异物同名。用属名和种名组成学名,既有属性,也有种性,明确为某一属中的一个种,有一定的分类地位,且有命名者作依据,全世界通用,可避免混乱和讹误。
林奈提出分类学上的名称采用拉丁文,因拉丁文是古文字,稳定不变。但生物分类学的发展,新的属种,不断发现,需要命名,拉丁文和希腊文古字已不够用,需采用法文、英文或其他语种以及地方土语加以拉丁化后,作为属名或种名。例如种子植物中Trifolium属名(三叶草属)系取自该植物的叶由三个小叶组成的形态特征用拉丁文tri(三)和folium(叶) 两字合成的一个中性名词。Magnolia属名 (木兰属),系纪念植物学者玛吉纳尔(Pierre Magnol,1638~1715)将它的姓加词尾ia使拉丁化而成的一个阳性名词;Gin-kgo(银杏属)系来自地方土语。种名亦同,如蟠桃的学名为Prunus persioa var. compressa Bean.。其种名Persisa来自地名Persia,变种名compressa来自com-press(压扁的)都是属名的阴性加字尾a而使其拉丁化。
命名法规 林奈首创的生物命名法已成为生物学界共同遵守的原则。国际植物学会、国际动物学会、国际微生物学会等都设有分类命名法专门委员会,分别制订各自领域内的生物分类命名法规。并在历次国际会议中陆续补充修订,对新种、新属的命名和已有属、种、变种等名称的合并、撤销、改称,以及种的转属,属的转科等作出规定,各界生物命名法规的共同要点为: ❶各级分类单元只有一个按照法规制定的有效名称。每个物种只有一个合法的拉丁文学名,其他名称,只作为异名。
❷属名、种名,应以最先发表的(但不早于1753年),并按法规正确命名的作为合法名称。
❸一个合法的有效拉丁文名称,必须有按规定正式发表的拉丁文描述 (细菌学的命名法规对新种的发表已不作硬性规定用拉丁文描述)。
❹对种和种以下各级新单元名称的发表,必须指定其模式方能有效,如新科应指明模式属,新属应指明模式种,新种或新变种应指明其模式标本(或菌株)和保藏单位。
❺一个物种在文献记载中有两个不同的学名时,应按优先原则,以先正式发表者为有效。如1773年命名的Polygonum sibi-rieum Laxm.和1774年命名的Polygonum hadatumMurr,是同一种植物,应将前一学名定为有效,后一学名作为异名(Synonym)。
❻一个属包含的种多而庞杂时,分出的一个或两个新属,另定属名。原在该属的种改隶新属,不改变其种名,称新组合(nova combi-nato)将原命名者用括弧排在新组合者的姓氏之前。例如大肠杆菌原名Bacillus coli Migula 1895年改属Es-cherichia属后,其名不变,正式学名为Escherichia coli(Migula) Cast. & Chalm. (1919年)。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