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呼肠孤病毒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

一类分节段的双链RNA病毒。20世纪60年代,从人和动物的呼吸道、肠道和孤儿中分离得到。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60~80 nm。有两层衣壳,呈二十面体,没有囊膜,对乙醚有抵抗性。基因组为线状双链RNA,分10~12个节段,总分子质量为12×106~20×106u。RNA中G+C的mol数为0.42~0.44。病毒在细胞质内增殖,形成包涵体。病毒颗粒分子质量为65×106~200×106u,沉降系数为630S,浮密度(CsCl)1.31~1.39 g/cm3。分3属,即呼肠孤病毒属(Reovirus),环状病毒属(Orbivirus)和轮状病毒属(Rotavirus)。常见的有蓝舌病病毒、非洲马瘟病毒、茨城病(类蓝舌病)病毒、轮状病毒等。

呼肠孤病毒科

呼肠孤病毒科

呼肠孤病毒是1954年Ramos-Alvarez和Sabin首先从健康儿童的粪便中分离出来的,当时归类为ECHO病毒10型,后来发现它的许多性状不同于ECHO病毒,因而1959年Sabin提议命名为呼肠孤病毒,全称为呼吸道肠道孤儿病毒。1974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定为呼肠孤病毒科。本科病毒的成熟病毒颗粒均为正二十面体的球形,直径60~80nm,含有双链RNA,核酸是分节段的。核酸分子量为12~20×106道尔顿,占病毒重量的14~22%。
呼肠孤病毒科所属的病毒,宿主范围很广,根据病毒性状及宿主范围,至少包括呼肠孤病毒属、环状病毒属和轮状病毒属等三属(表1)。
呼肠孤病毒属病毒的宿主主要是哺乳动物和鸟类,如人类呼肠孤病毒1、2和3型,其他如猩猩、猴、小鼠和牛呼肠孤病毒。

表1 呼肠孤病毒、环状病毒和轮状病毒性状比较

 RNA
节段数
RNA分子
量(×106)
氯化铯密度
(g/cm3)
沉降常数多肽种类大 小
(直径,nm)
结构壳
粒数目
pH3
耐酸性
呼肠孤病毒
环状病毒
轮状病毒
10
10
11
14~15
12
11~12
1.38
1.36
1.36~1.38
734
550
525
9
7
8~10
76
65~80
65~75
92
32
32
稳定
不稳定
稳定

环状病毒属病毒多由吸血昆虫体内分离出来的,所以多归类于虫媒病毒。有些通过昆虫传给植物或脊椎动物。能使动物和植物发生严重疾病。有的侵犯人体可引起轻度发热,如科罗拉多蜱传热病毒。一般不表现明显临床症状,人体内可查到该病毒抗体。
环状病毒是1971年Borden等提议命名的。病毒基因组是分10个节段的双链RNA,分子量为12×106道尔顿,病毒含双层外壳,病毒表面有炸面饼圈状的大型壳粒为其特征。
轮状病毒属病毒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体内,是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因,如儿童的非细菌性腹泻病毒、Nebra-ska小牛腹泻病毒及幼鼠流行性腹泻病毒等。

表2 呼肠孤病毒科与披膜病毒科的异同

 呼肠孤病毒科披膜病毒科
呼肠孤病毒属环状病毒属
RNA结构
核壳结构
壳粒数
对称性
包膜
病毒颗粒大小(直径,nm)
核壳体大小(直径,nm)
对脂溶剂
pH3
对热
昆虫媒介
双链
双层
92(180)
立体

76
40~45
抵抗
稳定
抵抗
双链
双层
32
立体
多数无
65~80
54~60
较有抵抗
极不稳定
无蛋白时敏感
多数有
单链
单层
32
多为立体
多数有
40~70
20~40
敏感
不稳定
敏感
多数有

另外,细胞质多角体病毒属以及有些虫媒病毒由于具有双链RNA等特性,有人也将其归类于呼肠孤病毒科。
呼肠孤病毒科所属的病毒与典型的披膜病毒,许多性状是不相同的(表2)。
☚ 鼻病毒   呼肠孤病毒 ☛
0001482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5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