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呼和浩特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呼和浩特市Huhehaoteshi

内蒙古自治区首府。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总面积6079平方千米,其中市区65平方千米。总人口200.4万(1997),其中市区98.7万人。辖土默特左旗、托克托旗2县。年均气温6℃左右,1月均温-13℃,7月均温22℃。年均降水量350~500毫米。内蒙古大学等高等院校坐落在该市。主要名胜古迹有大窑文化遗址、昭君墓、万部华严经塔、金刚座舍利宝塔、席力图召、清真大寺等。呼和浩特市为中国马拉松运动员训练的重点基地。自1990年建成马拉松训练基地以来,先后有辽宁、吉林、甘肃、宁夏、上海、云南、山东、江苏等1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火车头队、“八一”队的长跑运动员来这里训练。位于该市的大型体育设施有内蒙古体育馆、呼和浩特市人民体育场、呼和浩特市赛马场、呼和浩特市体育馆等。其中内蒙古体育馆建于1977年,占地2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376平方米,可容纳5300名观众。备有2个练习室,面积共1000平方米。可进行摔跤、柔道、篮球、体操、举重、击剑等比赛。


内蒙古赛马场

呼和浩特市

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黄河北岸的土默川平原上。总面积17224km2,市区面积2054km2。2000年总人口209.17万,其中非农业人口92.2万。市区人口106.2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79.28万人。年平均气温8.4℃,1月平均气温-9.5℃,7月24.6℃。年均降水量256.1mm。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79.14亿元,人均8564元。工业总产值207.27亿元,农业总产值40.41亿元。工业中毛纺、机械电子、食品、轻化、建材为支柱产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煤19.53万t,发电量9.72亿kW·h,呢绒83.13万m,布2230.5万m,乳制品3.58万t。有耕地56万hm2。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84.18万t,油料7.76万t,甜菜3.25万t,肉类8.78万t,牛奶23.1万t。京包铁路横贯市区,境内长117.7km。公路里程3707km,客运量2051万人,货运量2104万t。市内有高等院校9所,在校学生43325人。各类研究、开发机构61个。城市建成区面积83km2。供水管道长404km,年供水量1.04亿t。市中心附近为商业和行政区。市区东南部为文教区,有内蒙古大学、师范大学等。工业分布在城区四周,形成东、南、西、北4个工业区。园林绿地面积2318hm2。主要旅游景点有大窑文化遗址、昭君墓、万部华严经塔、大召、五塔寺等。呼和浩特市2003年总人口213.89万,其中市区人口109.7万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06.2亿元,工业总产值240.78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亿元。高等院校11所,在校学生6.88万人。

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的首府,也是内蒙古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占地17224平方公里,人口达197.7万人。呼和浩特始建于1572年(明隆庆六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它不仅是国务院确定的历史文化名城,还是沿边开放城市之一。
呼和浩特是一个蒙语名,它的汉名是“青色的城”,所以人们把它叫做“青城”。早在1572年(明隆庆六年),至1581年(明万历九年),阿拉坦汗召用能工巧匠在土默川建起了呼和浩特旧城,明廷赐名为“归化城”。1581年,阿拉坦汗去世后,其妃子三娘子为蒙汉团结和睦做出了贡献,人民为纪念她,也将呼和浩特称作“三娘子城”。18世纪30年代,清代政府又在原归化城东北修建了一座新城,即绥远城,后来新旧两城合并,称作“归绥”。至1954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取消归绥旧称,恢复原蒙古语名称呼和浩特,后来人们一直把它称作“青城”。
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黄河中上游的土默川平原地带,全市总面积达17224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达204.4万人,城区面积达77.9平方公里,它管辖的四个区四个县一个旗分别为: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赛罕区、托县、和林县、武川县、清水河县、土左旗,它们环绕在呼和浩特市的周围。
这里是内蒙古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它背靠大青山,交通非常便利,民航也已同10多个大中城市直接通航,开通了蒙古国乌兰巴托的国际航线。铁路、公路更是四通八达,110国道贯穿青城东西部,已开通了从呼和浩特市到钢城包头的高速公路,市中心还修建了东西和南北部的立交桥,市内还有几十多辆的环城车。这里的星级饭店、商业网点更是星罗齐布,有着全国十大贸联企业之一的内蒙古民族商场,还有集购物娱乐为一体的长乐宫、天元、九洲、百盛等大型的综合性商场。这里有着三星级以上的豪华饭店内蒙古饭店、金岁大酒店、伊泰大酒店、宾悦大酒店等,有着呼市最大的批发商业网点通达商场。
呼和浩特市的名胜古迹有闻名海内外的昭君墓、辽代白塔、“大窑文化”遗址,市内有五塔寺、大召、席力图召、清真寺等。
这里有着医疗水平先进的医院:内蒙古医院、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等;有着全国百所重点高等院校的: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还有全区的重点中学:呼市二中、师大附中等,它们都为自治区的人才培养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呼和浩特市的通讯相当发达,这里还有全国十大名牌西装的仕奇西装,全国规模最大的乳品企业伊利集团,纺织业在这里也比较繁荣。
呼和浩特市的气候属西北大陆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在6摄氏度左右。一年四季风景优美,风和日丽,是一座新型而又美丽的城市。
呼和浩特的市区都有公共汽车来往。
呼和浩特市建了许多蒙古包式的宾馆,在众多的蒙古包式宾馆中以位于呼和浩特市北锡呼公路138公里处的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规模最大。这是由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投资兴建的。中心内设有传统式的蒙古包及设施先进的豪华砖包各数十座。除此之外,还有希拉穆仁和辉腾锡勒草原旅游度假村,另外在呼和浩特和包头之间还有哈素海旅游度假村。这些地方的设施都比较齐全。

☚ 旅游城市/著名城镇   赤峰市 ☛

呼和浩特市

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京包铁路线上。地处大青山前倾斜平原,大黑河(黄河支流)从东北向西南斜贯全市,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1928年曾是原绥远省省会称归绥市,1954年改称今名,为首府。面积2054平方公里,人口85万。中国毛纺工业中心之一,有机械、钢铁、焦化、制革、畜产加工、制糖、乳品等工业。

呼和浩特市

内蒙古自治区首府。蒙古语意“青色的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黄河中游支流大黑河之北。辖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清水河县、和林格尔县、武川县。
春秋时期,今呼和浩特一带长期居住有獯粥、𤞤狁等游牧部族。战国时,阴山南北又为林胡活动区。赵武灵王沿阴山筑长城,并设云中郡,治所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南托克托县古城乡。西汉置阳寿县,治所在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境。东汉末废。魏晋南北朝,鲜卑拓跋部兴起,建都云中盛乐,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南。后改国号为魏,并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又安置敕勒族于此,这里又有“敕勒川”之称。隋开皇三年(583年)复置阳寿县,治所仍在今托克托县境,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金河县。后废。唐属单于都护府,中宗景龙二年(708年),张仁愿于黄河以北筑3受降城,首尾相应。其中东受降城在今托克托县南。10世纪,由契丹族建辽国,置丰州(位于今呼和浩特市东20千米白塔村)。明嘉靖年间,俺答汗统率土默特部驻牧丰州滩(今呼和浩特西部建板升)。万历年间修建“库库河屯”(“呼和浩特”的异泽)。明朝命名为“归化城”。即今呼和浩特旧城城址。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归化城东北5里筑新城(即绥远城,在今呼和浩特市东北部)。后分别改置归化、绥远直隶厅。1912年置归化、绥远县。1914年合并为归绥县,治所在今呼和浩特市西部城区。1928年改为归绥市,为绥远省治所。1954年改名呼和浩特市。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4: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