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烧伤护理
呼吸道烧伤后,由于粘膜充血水肿,或因脱落的坏死内膜阻塞气管、支气管,引起呼吸道梗阻、窒息。因此,除了事先准备好气管切开包、氧气等急救用物外,还要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轻度者,保持口、鼻腔清洁,清除鼻腔内分泌物;如鼻粘膜充血水肿,通气不畅可用1%麻黄素滴鼻。重度者,作气管切开。由于气管壁坏死内膜脱落,易致窒息,术后应设专人护理,以加强观察。
(1)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管内有分泌物时,应及时抽吸,抽吸导管要用直径小于内套管的橡胶管。导管要柔软光滑,每根导管限用一次,鼻管及气管的吸引管应严格分开。吸引前将吸引管的末端捏紧,将导管插至气管隆突,刺激病人咳嗽,然后边吸边向外移,并轻微转动。每次抽吸时间为10~15秒,防止由于长时间抽吸而造成缺氧。
(2)保持呼吸道湿润: 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 (必要时加入敏感抗生素)经细塑料导管或硅胶管插入气管套管内,作气管内持续点滴。点滴速度以病人不呛咳为原则。一般每分钟为0.5~0.8ml。
(3) 气溶吸入: 每日4~6次。气溶及超声雾化药液的配方为: 1%新霉素溶液100ml、异丙肾上腺素20mg、强的松25mg。根据病情可加入抗生素、祛痰剂等。持续雾化吸入或气溶吸入时可用注射用水。
(4)气管内冲洗: 伤后3~4天为坏死粘膜脱落阶段。脱落的坏死粘膜和粘膜的分泌物形成的凝块可造成呼吸道堵塞。用气管内冲洗法冲洗,使分泌物和脱落的坏死内膜松动、稀释而易于清除。操作中需要迅速、谨慎。
(5)体位更换: 每次翻身前后要轻轻拍打胸背部,以利深部痰液咯出。下呼吸道烧伤病人,极易发生肺水肿。气管内有粉红色泡沫分泌液时为肺水肿的特征,应及时抽吸,有时需持续吸引。输液时,胶体、电解质溶液、水分要合理调节,滴速要均匀缓慢。为防止补液过量,可放置测定中心静脉压装置,根据测定结果予以调节。若呼吸困难不能解除,并有阵发性哮喘样发作时,除进行吸引或气管冲洗外,还要静脉滴注人工冬眠合剂以减少氧消耗量。冬眠时,室温需保持在25~27℃,病人寒冷反应消失后,再给物理降温,头部用冰袋或冰帽,使体温维持在32~34℃。气管内膜坏死脱落期间,人工冬眠应适当减量或间歇停药,使病人恢复咳嗽反射,以利咯出坏死脱落的内膜。
呼吸道烧伤病人会厌水肿,吞咽时关闭不全,口腔分泌物及食物可流入气管。为避免吸入性肺炎,可留置胃管,进行鼻饲。严重呼吸道烧伤病人休克期经气管切开仍有呼吸困难者,可应用人工呼吸机改善病人的缺氧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