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Mèi罕见姓氏。《汉语大字典》 收载; 其注引 《魏书·官氏志》云:“(后魏)渴烛浑氏,后改为味氏。”(按:渴烛浑,《中文大字典》引作“烛浑氏”。)
味Wèi现行罕见姓氏。今上海、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新编千家姓》 亦收载。《姓氏考略》据《魏书·官氏志》 云: “后魏烛浑氏改为味氏。” 味wèi❶滋味,美味。傅毅《七激》:“單極滋味,嘉旨之膳。”又借指禽獸。枚乘《七發》:“馳騁角逐,慕味爭先。” ❷一種食物叫一味。杜篤《論郡賦》:“食不二味,衣無異采。” ❸用作動詞,嘗。張衡《鴻賦》:“唼味粃粺,雞鶩爲伍,不亦傷乎。” ❹意動用法,意味,趣味。王褒《洞簫賦》:“哀悁悁之可懷兮,良醰醰而有味。” ❺體察。見“味道”。 味 味古代诗学概念。较早见于六朝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诗品》。如《文心雕龙·宗经》篇云:“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是以往者虽旧,馀味日新。”又《辨骚》篇品评屈原《离骚》云:“扬雄讽味,亦言体同《诗》《雅》。”上述二“味”,一作名词用,一作动词用,但是都含有审美意义。又如《明诗》篇:“张衡怨篇,清典可味。”《情采》篇:“繁采寡情,味之必厌。”《物色》篇“味飘飘而轻举,情晔晔而更新”。所用之“味”,则是纯粹的审美概念。在此之前,“味”原指物质的气味,及其刺激人引起生理反应的味觉。在先秦时,《老子》六十三章已有“味无味”之说,前一“味”指人对宇宙万物及其本体进行把握的活动、行为。后面的“无味”之“味”,则是指生理快感。后来随着文明进步,人们由此而逐渐超越生理快感,而引申指审美感受。如《左传·昭公二十年》载晏婴论“和与同异”时说:“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可见“味”的审美意义日渐增加。到了汉代,如《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太史公曰: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冯公之论将率,有味哉,有味哉!”虽然司马迁所说的“味”还不是指艺术的审美愉悦,但已经是指主观体验到的一种审美快感了。发展到魏晋南北朝,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自觉,“味”的内涵也迅速向审美属性、审美活动方面展开。嵇康直接以“味”喻乐,其《声无哀乐论》云:“五味万殊,而大同乎美;曲变虽众,亦大同于和。”他把“味”用于文艺美学,他在这里运用类比思维,着重从主体方面探索文艺的审美规律,从而突出和强化了“味”的艺术审美意蕴。稍后的陆机在《文赋》中也以“太羹之遗味”论文学作品。其弟陆云《与兄平原书》云:“兄前表甚有深情远旨可耽味。”很明显,“味”已是指文学鉴赏和评论中的纯粹审美感受。刘勰继承前人之说,在《文心雕龙》中广泛运用“味”的审美概念,也是水到渠成之事。不过,“味”作为一个审美范畴的真正确立,应该归功于钟嵘《诗品》。因为刘勰是在传统的杂文学观念基础上来论“味”的,所以其“味”范围较宽泛,具有多义性和不确定性。而钟嵘则不同,其《诗品》以纯文学观点论诗。他打破了儒家传统“诗教”中美刺讽谕的历史化、政治化模式,从纯粹的艺术审美的视角来观照作品。他说:“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其评张协诗则云:“词采青葱,音韵铿锵,使人味之,娓娓不倦。”其所称“味”,一指当时流行的五言诗的审美特质和它给予人的隽永精微的审美感受;二指将五言诗作为审美样式而进行的审美活动。他以具体文学现象,说明诗“味”同诗歌政治教化作用并无直接关联,诗“味”同玄学思辨、名言之理性质不同,诗之有“味”,来自指事造形、穷情写物,须“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即来自纯粹的审美把握。据此可以说,钟嵘“滋味”说的提出,在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史上是“味”作为审美范畴正式确立的历史标志。发展到唐宋以后,“味”作为审美概念已广泛运用,其艺术的审美内涵又作了进一步的开拓。皎然把“味”与“取境”相联系,《诗式·辨体一十九字》云:“诗人之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其一十九字,括文章德体风味尽矣。”皎然论诗“味”,已注意到从整体上把握不同境界的审美特征,而且进一步注意审美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艺术要素如“风韵”、“体格”等的不同作用。而司空图则深入一层,提出了“味外之旨”的美学命题,见其《与李生论诗书》。论诗而求“味外之旨”,在中国古代审美意识发展史上,完成了对文艺创作中的主体要素——情、兴,客体要素——事物形象,载体要素——声律词采的审美超越。诗人完全以审美方式去把握自我、把握世界,进行完美的艺术创造。参见“韵味”条。 ☚ 势 韵味 ☛ 味 《说文》:“味,滋味也。”味,舌头尝东西而得到的感觉。《孙子·势》:“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 通“沫”mo 〔例〕 《通训定声》:“味,假借为沫。”《礼记·檀弓》上:“是故竹不成用,瓦不成味。”《释文》:“味,依注音沫。”疏:“味犹黑光也。今世亦呼黑为沫也。瓦不善沫,谓瓦器无光泽也。”味,光泽。味通“沫”。 味,明母、物部;沫,明母、月部。明母双声,物、月旁转迭韵,属音近通假。 味读音m·ei(ˋ),为ei韵目,属i—ei—ui韵部。莫佩切,去,队韵。 ❶中国古代西部少数民族的乐名。《白虎通·礼乐》:“西夷之乐曰味。” ❷通“昧”。 上一条: 昧 下一条: 眛
味读音·ui(ˋ),为ui韵目,属i—ei—ui韵部。无沸切,去,未韵。 ❶味道;滋味。 ❷气味。 ❸情趣;意味。 ❹辨别;体会;研究。 上一条: 未 下一条: "> 味〔wei〕1. ghob jeut:羊澶~。ghob jeut yongx.2. weib: 口~。kout weib. 味道〔wei dao〕weib daob. 味mei242[mεi]小饮 ⊳者酒野好,~蜀喙试看呢(这酒很好,小饮一口试试看吧)。 味ㄨㄟˋwèi三3342①名借指盐。粤语。广东阳江〖 〗。下~下盐。②动嗅;闻。闽语。福建崇安〖 〗、仙游〖 〗、莆田〖 〗。③动潜(水)。粤语。广东阳江〖 〗。那个鸭~入水乃。④动品尝。闽语。福建莆田〖 〗。陈鸿儒《莆田方言本字考》:「~,尝也。如~味(后味字音〖 〗)。」⑤动烹调前,在原料中先加上某些作料,使它入味。冀鲁官话。天津〖 〗。把肉~上,一会儿再炸。⑥动寻找;寻捞。客话。广东梅县。温铨贤《梅县山歌》:「两人牵手~戒指,两人会死也甘心。」⑦形愉快;舒服;高兴。吴语。浙江金华岩下〖 〗。佢耕日吓农~他今天很高兴‖尔日日嬉嬉还弗~啊?⑧量样;道;件(用于菜肴、东西、事情)。粤语。广东广州〖 〗。几多~𩠌吖几道菜呀‖钟意呢~嘢喜欢这样东西。⑨副别。粤语。广东广州。招勉之《花会迷信研究》:「~讲笑,名誉最紧要。」⑩副乃。闽语。海南文昌。黄有琚《文昌民歌拾零》:「一只投胚父死早,一落娘腹母~亡!」   味wèi❶味道;滋味 △ ~觉∣苦~儿|烟~儿。 ❷辨别滋味 △ 品~|体~。 ❸指某种菜肴 △ 野~。 ❹情趣 △ 趣~|余~无穷。 ❺表示计量 △ 十~药。 味❶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觉︱~道︱口~︱五~︱涩~︱膻(shan)~︱腥~︱甜~︱酸~︱辣~︱苦~︱药~︱滋~︱风~︱调~︱走~︱无~︱~同嚼蜡。 ❷有滋味的食物:厚~︱海~︱卤~︱腊~︱野~︱美~︱异~︱山珍海~。 ❸气味,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香~︱臭(chou)~︱异~︱臭(xiu)~相投。 ❹意味;趣味:况~︱情~︱韵~︱兴(xing)~︱余~︱乏~︱无~︱气~相投︱兴(xing)~索然︱意~深长︱津津有~︱枯燥无~。 ❺体会:品~︱体~︱玩~︱寻~︱吟~︱耐人寻~。 ❻量词。中药的配方里一种药叫一味:一~药︱这个方子里共有八~药。 味wèi❶ 舌头能够尝到的物质的滋味:味道│滋味│味同嚼蜡。 ❷ 鼻子所能闻到的气味:臭味│香味│烟味。 ❸ 意趣,情趣:情味│韵味│趣味盎然。 ❹ 指体会:回味│品味│体味。 ❺ 某种菜肴:美味│野味│山珍海味。 ❻ 量词,用于药:一味药。 味(3次) ❶食物;菜肴。~豺羹只《大》 ❷玩味;研究体会;辨别。吴信谗而弗~兮《章·日》 ❸嗜欲。胡为嗜不同~《天》 味wèi❶体味,体察。《惜往日》:“吴信谗而弗味兮。”洪兴祖补注:“《淮南》云:‘古人味而不贪,今人贪而不味。’此言贪嗜谗谀,不知忠直之味也。” ❷ 口味。《天问》:“胡维嗜不同味?” ❸味道。《大招》:“内鸧鸽鹄,味豺羹只。”此句是说厨师巧于调制羹汤,其味鲜美。 味wei味道 味精 味觉 味蕾 味素 对味儿 乏味 风味 够味儿海味 回味 口味 况味 腊味 卤味 美味 南味 腻味 品味 气味 情味 趣味 入味 是味儿 提味 体味 调味 玩味 无味 五味 兴味 寻味 药味 野味 一味 异味 意味 吟味 余味 韵味滋味 走味儿 味美思 不是味儿 火药味 土腥味儿 味如鸡肋 味同嚼蜡1 美味佳肴 意味深长 津津有味 枯燥无味 耐人寻味 山珍海味 食不甘味 味wei❶(~儿)物质所具有的能使舌头产生某种味觉的特性:苦~儿|甜~儿|剩菜变~儿了|这道菜的色香~都不错。 ❷(~儿)物质所具有的能使鼻子得到某种嗅觉的特性;气味儿:鞭炮响过以后,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硝烟~儿|你能闻出这是什么东西的~儿吗? |这~儿真香啊! ❸意趣;兴味:这篇文章内容空洞,语言无~|他把对联反复诵读了几遍,终于品出一点~来|这种枯燥单调的生活,真叫人感到索然无~。 味wèi❶(~儿)气味:大家看时,只见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若檀麝。(十三·275)姐姐熏的是什么香?我竟从未闻见过这~儿。(八·182) ❷(~儿)滋味:宝玉听说,先自己尝了一尝,并无清香,且无茶~,只一味苦涩。(七十·1916)刘姥姥笑道,“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儿来,我们也不种粮食只种茄子了。”(四一·937) ❸意味;含意: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一·9) ❹量词,用于中药配方,一种药物叫一味:共药一百二十~,君臣相济,宾主得宜,温凉兼用,贵贱殊方。(八十·1999)
味wèi玩味:然将读过的细~起来,那膏粱文绣,比着令闻广誉,真是不啻百倍的了。(一一五·1448) 味❶當作“沫”,𨣈也。 《禮記·檀弓上》: “是故竹不成用,木不成味,瓦不成斲。” 鄭玄注: “味當作沫, 沫, 𨣈也。”陸德明《經典釋文》: “味,依注音沫,亡曷反。” ❷酸苦之屬。《禮記·仲尼燕居》:“味得其時,樂得其節。” 鄭玄注: “味,酸苦之屬也。” 味wèi〖名词〗 滋味,美味(6)。《鲁共公择言》: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后代一定会有贪食美味而使他的国家灭亡的。《诸葛亮后出师表》:食不甘味。——吃东西尝不出滋味。《货殖列传序》:口欲穷刍豢之味。——口里想吃尽肉类的美味。 味wèi❶ 食物等的味道。《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韶:舜时的乐曲名。) ❷ 菜肴。《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食不二~,坐不重席。”杜甫《客至》:“盘飧市远无兼~,樽酒家贫只旧醅。” ❸ 辨别味道。《荀子·哀公》:“非口不能~也。” ❹ 仔细体会,体味。《后汉书·郎𫗱传》:“含~经籍。”柳开《应责》:“子不能~吾书,取吾意。” ❺ 意义,旨趣。《文心雕龙·宗经》:“是以往者虽旧,馀~日新。”柳永《蝶恋花》:“对酒当歌,强乐还无~。” 味*weiCEB6 ❶舌头尝东西时得到的感觉:甜~儿/辣~儿。 ❷鼻子闻东西时得到的感觉:臭~儿/香~儿。 ❸情趣,情调:趣~/意~深长。 ❹辨别,体会:玩~/体~。 ❺[口味]kouwei对事物的喜好:正合我的~。 ❻量词,用于药的种类:这个方子还缺三~药/六~地黄丸。 尝味 尝味味(辨味) 染鼎 尝食 尝试 尝试滋味:品(品尝;品味;品辨) 咂(~味) 咀(咀味;含咀) 啐尝领略 吟味 以舌品味:餂弄 微合嘴唇沾尝:抿 亲口尝试:体尝 辨明品尝:辨尝 充分地品尝:饱尝 品尝酒味:品酒 评酒 品尝新酿成的酒:试酒 品尝茶:品茶 品茗 茗战 试茗 试茶试水 品尝春茶:试春 品尝应时的新鲜东西:尝鲜 尝新 赏新试新 古代祭祀后尝食新收的谷物:尝谷 稍微尝一点:浅尝 微尝 普遍尝试:遍尝 将尝到美味:指动 品尝的样子:咀咂 (吃一点试试味道:尝味) ☚ 吃的方式 吃的情况 ☛
个体物量 个体物量用于家、店、房、门、窗、墙、阶、梯等的量:家(三~人;几~商店) 房(两~媳妇) 爿(一~店) 进(一~房) 座(一~楼) 幢 栋 所间 格 扇(一~花窗) 樘 槽(两~隔扇) 道(一~门) 堵(一~墙) 磴 级 层 用于家具、灯盏、什物、药物等的量:张(一~桌子) 堂(一~家具) 把(一~椅) 只(一~桶;一~箱子) 袋(一~烟) 炷(一~香) 顶(一~帽;一~帐) 盏(一~明灯) 支(一~烛;四十~光) 用于食物、药物的量:帖(一~而愈) 贴(一~膏药) 丸(每服一~) 味(缺一~药) 剂(一~即效) 服(煮三~) 料 餐(一日三~) 用于布、衣、被、线的量:匹(一~布) 幅(三~青布) 件(几~衣服)袭 领(一~大衣) 身(一~新衣) 绞(一~纱) 桄(一~线) 轴(两~丝线) 床(一~棉被) 用于容器的量:杯(一~酒) 盅 碗 碟(一~菜) 盆 桶(一~油) 壶(一~醋) 锅(一~汤) 罐(一~蜂蜜) 缸(一~水) 坛(一~子酒) 池(一~水) 听(一~饼干)筐(一~鱼) 篓(一~废纸) 篮箩 蔸(一~菜) 箱(一~书) 盆 匣(一~首饰) 笼(一~包子;一~猪肝) 瓢(一~水) 勺(一~米) 用于器具、器物、机器、车船等的量:把(一~刀) 具(一~棺材;座钟一~) 架(一~机器) 杆(一~旗)盘(一~磨;一~机器) 台(一~车床) 只(一~船) 部(一~车)辆(一~车) 艘(一~船) 用以计算车、马、轿、梯的量:乘 用于武器、弹药等的量:杆(一~枪) 枝(一~枪) 挺(一~机枪) 门(一~炮) 尊(一~炮) 张(一~弓)发(一~子弹) 颗 粒 用于纸、书、画、诗、歌、文件、影片、印刷物等的量:纸(一~空文) 张(一~纸) 本(一~书) 篇 章段 页 面 阙 首(赋诗一~) 曲(高歌一~) 支 部 函 册 份(发文一~) 套(一~书) 幅帙 帧(一~画) 轴(一~古画)票(投一~) 道(一~命令) 角(一~文书) 通(手书两~) 笔(一~好字) 用于手、指的或与它计的量:指(断其一~;长约一~) 掌(打一巴~) 把(拉它一~) 拃(两~一尺) 掐(一小~草) 捧(一~枣) 围(一~粗) 抱(一~大) 搂(一~粗) 用于气体、液体的量:股(一~香气) 朵(一~白云) 泡(一~尿) 滴(一~水) 汪(两~泪) 摊(一~水)泓(一~秋水) 点(雨~) 用于其他物品的量:封(一~信) 只(两~手) 口(一~井;反咬一~) 张(一~嘴) 眼(一~井) 条(一~心) 台(一~戏) 尊(一~佛)座(一~佛) 具(一~尸体) 道(三~防线) 卷(一~纸) 个(几~) 干(若~) 层(激浪千~)垓 ☚ 事情、行动量 某种形状物的量 ☛
味道 味道味(菜~;饭~;药~;馊~;异~;五~) 滋(滋味) 有滋味:有味(有滋有味) 入味 吃东西有滋味:喷喷香 合口味:对味 令人满意且别具特色的滋味:可人风味 味不适口:逆口 味道不好:难吃 没有味道:无味(食之~) 乏味 嚼蜡(味如~) 菜肴水太多,粗糙没有味道:清汤寡水 稀汤寡水 菜肴因盐少而没有味道:淡而无味 淡乎寡味 失去原来的滋味:走味
另见:食物 舌头 尝味 ☚ 味道 各种味道 ☛
气味 气味气(气息;气韵;酒~;泥土~) 味(香~;药~) 臭(臭味;香臭;无声无~) 气味不好闻:难闻 气味呛鼻难闻:刺鼻 呛鼻 气味败坏:臭败 气味辣:辛辣 气味美:香(花~;稻~;饭~;肉~;酒~;菜~) 好闻 气味纯正:味正 气味浓:喷(~香) 浓郁 淑郁 浓馥(桃李~) 扑鼻(香味~) 裂鼻蜇鼻 破鼻 氛氤 熏天(臭气~) 蔬菜气味浓:荦辛 清香扑鼻:扑冽 不同寻常的香味扑鼻而来:异香扑鼻 气味浓重强烈:酷 浓烈 酽冽 气味强烈:热扑扑 清新浓烈:清严 浓烈刺鼻:辣(~眼睛) 冲(冲鼻;~菜;~劲儿) 气味淡:清淡 没有气味:无味
另见:鼻子 闻 物品 气体 感觉 ☚ 气味 各种气味 ☛ 味wèi无沸切,去未。 ❶滋味,味道。《昌言·理乱》:“耳能辩声,口能辩~。” ❷借指菜肴;食物。《韩非子·外储说》:“食不二~,坐不重席。” ❸旨趣,情趣。黄庭坚《和高仲本喜相见》:“闲寻书册应多~,老傍人门想更慵。” ❹品尝;辨别。《老子》:“事无事,~无味。” ❺体会,领会。《后汉书·申屠藩传》:“安贫乐潜,~道守真。” ❻中药单位,一副为一味。韩世忠《临江仙》:“单方只一~,尽在不言中。” 〖味〗 粵 mei6〔未〕普 wèi ❶ 味,味道。許慎《說文解字》:「〜,味也。」酈道元《水經注.江水》:「良多趣〜。」謝肇淛《五雜俎.物部三》:「富貴之時,窮極 〜。」 ❷ 辨別味道。荀況《荀子.哀公》:「非口不能〜也。」 ❸體會事物的道理。王充《論衡.自紀》:「言瞭於耳,則事〜於心。」
味❶泛指一切食物。《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食味。”“味伤形。” ❷气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味厚者为阴。” ❸量词。单方独味。《本草纲目》: “治肺热似火燎,……宜一味黄芩汤。” ❹动词。钻研、体会。《本草纲目·原序》: “以共天下后世味太玄如子云者。” 味❶中药的性味。 ❷用鼻子闻到的气味。 ❸量词:中药处方中的一种药。 味中国古典美学术语。指文艺作品中能激起欣赏者美感的特质。包括艺术形象中寄寓的审美理想等内蕴和形式。也指个人审美的内心体验活动。 味wèi❶味道,滋味,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如:咸味儿,五味,带甜味儿。 ❷气味,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如:香味儿,臭味儿。 ❸意味,情趣。如:趣味,意味深长。 ❹体会,研究,如:品味,细细体味。 ❺量词,中药的一种叫一味。如:这个处方共有7味药。 味wèi❶味道。如五味指辛、酸、甘、苦、咸。 ❷泛指一切食物。《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形食味”, “味伤形”。 ❸气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味厚者为阴。” ❹量词。单方独味。《本草纲目》: “治肺热似火燎……宜一味黄芩汤。” ❺动词。钻研、体会。《本草纲目·原序》: “以共天下后世味太玄如子云者。” 味wèiⅠ ❶ (味道) taste; flavour: 甜 ~ 儿 a sweet taste; 滋 ~ flavour; taste; 鲜 ~ a delicate flavour ❷ (气味) smell; odour; savour: 香 ~ 儿 sweet smell; aroma; fragrance; 他身上有股大蒜 ~。 He stank [smelled] of garlic. ❸ (意味; 趣味) significance; interest: 兴 ~ 盎然 with keen interest; 语言无 ~ insipid language; colourless language; 文笔艰涩无 ~。 The style is difficult and dull. Ⅱ (辨别味道) distinguish [sample] the flavour of: 体 ~ appreciate; savour; 回 ~ ponder over; 玩 ~ ponder; ruminate; 细 ~ 其言 ponder sb.'s words Ⅲ (中药配方,prescription): 六 ~ 药的方子 a prescription of six medicinal herbs ◆味道 taste; flavour; interest; 味精 aginomoto; ajinomoto; monosodium glutamate; gourmet powder; 味觉 taste sense; gustatory sense; gustation; -geusia; 味盲 taste blindness; 味素 gourmet powder; monosodium glutamate; 味酸如醋 sour as vinegar; 味同鸡肋 Though it is insipid, yet one loathes to part with it.; The taste is no better than chicken ribs.; 味同嚼腊 The taste is no better than chewed tallow.; be as dry as dust; It is like chewing wax-insipid; tasteless like chewing a candle [wax]; (What they wrote) was quite flat.; It tastes no better than tallow.; 味腺 gustatory glands; Ebner's 味ponder;ruminate
味flavour 味wèiflavour; taste 味wèi❶ 味如鸡肋|味如嚼蜡|味同嚼蜡
❷ 臭味相投|回味无穷|美味佳肴|美味珍馐|其味无穷|五味俱全|意味深长|余味无穷
❹ 淡而无味|津津有味|枯燥乏味|耐人寻味|饶有兴味|山珍海味|食不甘味|食不知味|索然无味|原汁原味 味wèi(8画)
  【提示】未,中间是竖,不是竖钩; 上横短下横长,不要错写成末。 *味wèi8画 口部 (1) 舌头尝东西得到的感觉: ~道|甜~|苦~|滋~。 (2) 菜肴;食品: 异~|美~|野~|山珍海~。 (3) 鼻子闻东西得到的感觉: 香~|气~|臭~儿|火药~儿。 (4) 意义;旨趣: 意~|趣~。 (5) 研究;体会: 寻~|玩~|体~。 (6) 量词。用于中药: 这个方子共七~药。 味 ☚ 哺 噫 ☛ 味wèi甲骨文至小篆作未。象树多枝叶,有果实,有味道。是味的本字。小篆以来增口,是会意兼形声字。从口,从未,未亦声。指味道,滋味,即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如:五味|带甜味儿。组词如:口味。引申指气味,即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如:香味儿|臭味儿。又引申为意味,情趣。如:趣味|意味深长。又指体会,研究。如:细味其言|体味。转为量词:指药的种类。如:这个方子一共七味药。 味★常◎常
wèi形声,从口,未声,本义为滋味、味道,引申为气味、菜肴或食品、情趣、品尝、体会、量词(用于中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