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周长史昉画毗沙门天王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周长史昉画毗沙门天王歌》

皎然

长史画神独感神,高步区中无两人

雅而逸,高且直,形生虚无忽可亲。

降魔大戟缩在手,倚天长剑横诸绅

慈威示物虽凛凛,在德无秋唯有春。

吾知真象非本色,此中妙用君心得。

苟能下笔合神造,误点一点亦为道

写出霜缣可舒卷,何人应识此情远。

秋斋清寂无外物,盥水焚香聊自展。

忆昔胡兵围未解,感得此神天上下。

至今云旗图我形,为君一顾烟尘清

【注释】

①区中:人世间。②缩:取也。《战国策·秦策》:“缩剑将自诛”。③绅:束在腰间,一头下垂的大带。④误点: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四:“(曹不兴),孙权传画屏风,误落笔点素,因就成蝇状,权疑其真,以手弹之。” ⑤“为君”句:化用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烟尘:指战乱。

【评说】

本诗选自《全唐诗》卷八二一。

皎然(730—799),唐代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淅江湖州)人,与齐己、贯休齐名,为唐代三大诗僧之一。皎然漫游全国各地,至德后,定居湖州。与颜真卿、顾况、韦应物、灵彻、陆羽等人友善,相互唱酬。皎然诗格清壮闲适,在大历、贞元年间,颇负盛名,有《皎然集》,又有诗歌理论专著《诗式》、《诗议》,并传世。皎然精通画理,熟谙画技,写了好多首题画诗,是唐代继杜甫后又一位重视沟通诗画艺术的诗人。

周昉(生卒年不详),唐代画家,字景玄,一字仲朗,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官至宣州长史、越州长史,故世称“周长史”。他擅画人物,写真、佛像、仕女,均精妙超绝。朱景玄将他的画列入“神品”中,(《唐朝名画录》),米芾《画史》将他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并称为四大人物画家。本诗是皎然题咏周昉画于宣州禅定寺的毗沙门天王佛像画,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云:“(昉)於禅定寺画北方天王,尝于梦中见其形象。”毗(pi)沙门天王,即北方天王,佛教护世四大天王之一,是守护在须弥山北方的天神。

皎然通过这首题画诗,阐发了创作鬼神“形生虚无”的绘画理论问题,也抒写了他冀望天神为人民消灾除难的良好愿望。诗的前八句,直承诗题,描写画面上毗沙门天王的形象。周昉笔下的天神,高大、颀长、雅逸,手握“降魔大戟”、“倚天长剑”,为人类消弭灾害,凛然而可亲,慈威而有德。皎然以惊人诗笔,总写周昉的画艺,为全篇创造一种摄人心魄的气势。“吾知真像非本色”以下四句,是诗人观画的感想。真像,即画上的毗沙门天王,画家笔下的真像,并非毗沙门天王的真面目,天神本无色相,只不过是周昉心中“意”的外化。朱景玄说周昉曾梦见他的形象,也只是传闻而已,不足为据。周昉依据“形生虚无”的艺术观,根据“心中妙用”、表情达意的需要,想象出一位可亲可爱的天神,不必拘泥于笔墨具象,也不受描写对象的限制。这种描写鬼神的创作思想,对后代神鬼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的后八句,揭出画家的创作意图,也体现出诗人的意愿。秋日,在清斋里,诗人盥手焚香,恭敬地展卷观画,他领悟了画家画作此图的真正用意。原来,安史乱后,北方遭到战乱的破坏,人民生灵涂炭。周昉画作北方天王,希望这位守护北方的天神自天而降,“一顾烟尘清”,平息战乱,为人民消除灾难。周昉艺术构思的匠心,在画面上难以表达,但被诗人皎然体察出来了,经他的点拔,藏于画家心中的良好愿望,便借助于题画诗,和盘托出。本诗独特的艺术功能,也就体现在这上面。


周长史昉画毗沙门天王歌 - 佛道圣经文学 - 可可诗词网

周长史昉画毗沙门天王歌

 

皎然


 长史画神独感神,高步区中无两人。
 雅而逸,高且直,形生虚无忽可亲。
 降魔大戟绪在手,倚天长剑横诸绅。
 慈威示物虽凛凛,在德无秋唯有春。
 吾知真象本非色,此中妙用君心得。
 苟能下笔合神造,误点一点亦为道。
 写出霜缣可舒卷,何人应识此情远。
 秋斋清寂无外物,盥手焚香聊自展。
 忆昔胡兵围未解,感得此神天上下。
 至今云旗图我形,为君一顾烟尘清。


 僧皎然,俗姓谢,是宋代著名诗人谢灵运十世孙,为唐代三大诗僧之一(另二人齐己、贯休)。本诗写鉴赏周昉毗沙门天王绢画的观感,描绘者虽是神像,却透露出历史、人心所向等现实生活的信息。
 周昉为唐代著名人物画家和宗教画家。传说周昉与韩干同为郭子仪的女婿赵纵画像,都画得很好,连郭子仪也难分高下。后来,郭子仪的女儿作了评论,说韩干所画“空得赵郎状貌”,周昉画的则“兼得赵郎性情笑言之状”。这故事说明周昉人物画不仅“形似”,而且“神似”。这一特点从今天周昉传世之作《簪花仕女图》等也可证知。周昉宗教画具有世俗化倾向,把其人物画人情味的“神似”赋予了飘渺的神佛世界。人们习见者如人情味十足的水月观音像(三十三观音像之一),即周昉所创。这种风格,绘画史上称为“周家样”。《唐朝名画记》载,“昉任宣州别驾,于禅定寺画《北方天王》,尝于梦中见其形象。”亦可见所画天王神像是有其人世生活印象作基础的。
 四大天王是佛教传说中的护法神,今寺庙门廊处常见其塑像。诗题中的毗沙门天王(北方天王),即绿色身躯持伞的那一尊,但皎然诗中传达的画面形象却是持戟横剑,未持伞,亦未提到绿色身躯,可见天王形象是有个演变过程的。
 全诗可分两段,前八句为第一段,主要描绘神像,写所见。后十二句为第二段,写观天王神像所感。
 第一段先对周昉的宗教画作了盖世无双的评价。继之描写画面上的毗沙门天王像,“雅且逸,高且直”,高雅飘逸,雄伟正直,主要写神的气质风度。“形生虚无忽可亲”,“在德无秋唯有春”二句,是说神对广大人民芸芸众生和蔼可亲,有如春天般的温暖。但对邪魔却是凛凛秋肃威猛无比的——“降魔大戟缩在手,倚天长剑横诸绅。”(绅,衣带) 这里,把神作为可亲可敬的人加以描写,正是深得周昉三画艺昧之谈。也曲折地反映了历经安史惨酷战乱,人心思治、人民渴望安定生活的现实。
 第二段写感想议论,诗笔有徐疾变化。“此中妙用君心得”,“何人应识此情远”,一再提示,周昉的神像思想感情上别有蕴含。蕴含是什么?“秋斋清寂无外物,盥手焚香聊自展。”气氛舒缓,于正面作出回答之前故意放慢节奏。末四句陡转急收,作了正面解释:北方天王由天上下凡,是为了解胡兵之围(扫除安史之乱的烟尘),是为了解救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周昉多次画北方天王像,是有很明确的现实针对性的。
 宗教是现实的曲折反映,“宗教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马克思语)《周长史昉画毗沙门天王歌》 中,隐隐约约有这种气息。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5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