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谈判艺术
谈判在过去是高层领导和外交范围的国事活动,随着改革开放,对内、对外各种层次的谈判已屡见不鲜。周恩来作为杰出的外交谈判家,是世人公认的。尼克松曾说周恩来在“谈判中显示出高超的技巧”,“在周身上产生了我们时代中最有造诣的外交家”。概括周恩来的谈判艺术,体现在以下几点:
(1)坦诚阐明观点,打消对方顾虑。这对于在与对手之间建立信任真诚的合作关系,为谈判取得共识与进展十分重要。1945年,马歇尔作为美国总统特使来华调停国共争端,中共欢迎并争取马歇尔的关键是要打消他对中共的顾虑与疑惑。在重庆机场,马歇尔向欢迎他的周恩来重申杜鲁门各项主张,周恩来微笑地点头并表示同意。接下来讲了两点:第一,中国不应内战。中国共产党主张立即停止冲突,用民主方法解决国内的一切问题。第二,共产党今天所说建国道路就是要提倡民主和科学,以建立一个独立、自由和富强的中国。周恩来还讲了从美国借鉴的必要。这一番话打消了马歇尔的顾虑,并赢得了信任,他表示可以在国共之间有所作为,这使他在国共谈判及政协会议期间,对国民党施加压力,推动了停战协议签订和政治决议的通过。
(2)要言中的,抓住核心问题。随时注意时机,并提出关键的问题,从核心上击中对方。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谈判朝鲜问题时,美国极力破坏不愿达成任何协议。对此,周恩来在面临破裂的关键时刻,提出了一个两句话的协议草案:“日内瓦与会国家达成协议,它将继续努力,以期在建立统一、独立和民主的国家的基础上达成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协议。关于恢复适当谈判的时间和地点,将由有关国家另行商定。”周恩来又说:“如果这样一个建议都被联合国军有关国家所拒绝的话,那么这种拒绝协商与和解的态度,将给国际会议留下一个极其不良的影响。”许多国家表示接受,会议主席艾登也表示可以作为一致意见,因美国拒绝而没有达成,但这使美国陷于空前孤立。
(3)随机应变。谈判时,常会出现难以对付的局面,遇到棘手问题,这就需要能洞察局势,随机应变来解决。1955年万隆会议上,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和不明真相的代表在发言时对中国进行围攻,气氛紧张。周恩来将原先准备的正式发言稿作为书面讲话散发,现场作了补充发言。他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他接着分析了亚非国家求同的历史现实基础,又用事实回击了对中国的诬蔑,赢得了强烈反响。许多人跑来握手祝贺,原来不明真相的或不怀好意者,也承认周恩来外交已登峰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