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周公吐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周公吐哺 周公吐哺《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后以此典形容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延揽人才。魏·曹操《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魏·曹植《君子行》:“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 种杏乞山人 周叹狱吏 ☛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周公吐哺 【出处】:《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 ……吾于天下, 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故事】: 有一次, 周成王把鲁地分封给周公的儿子伯禽。周公告诫道:“你将去鲁地了,希望你到了那里切记不能骄横。我,是开国国君文王的儿子, 是周武王的弟弟, 是当今君王的叔父。我现在辅佐天子, 位居国相, 真是重任在肩, 名闻遐迩,但是我仍十分谦逊诚恳地接着天下来访的贤人。有时候求见的多了,忙得我洗一次发要停下多回, 吃一顿饭得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 来接待他们, 就这样我还害怕礼义不周, 会失去天下贤士啊!” 【意思】: 周公吐出口中的食物。哺:口中咀嚼着的食物。形容忙于接待贤士,招揽人才。也表示恩贤若渴,礼贤下士。亦作“吐哺”、“三哺”。 【古例】: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后汉书·马援传》:“天下雄雌未定, 公孙 (述)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唐·白居易《和 微春日投简五十韵》:“重士过三哺, 轻才抵一铢。”
周公吐哺比喻求贤心切。三国魏曹操《短歌行》: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吐哺【出处】 《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周公吐哺亦作“周公弃餐”。相传周公为了招揽天下贤能之士,接见求见之人,一次沐浴要多次握住头发,一餐饭要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来。比喻思贤若渴礼贤下士,为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韩诗外传》:“成王封伯禽 (周公之子) 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 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三国魏曹操《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魏曹植《误宣赋》:“扬仁恩于白屋兮,逾周公之弃餐; 听仁风以忘忧兮,美酒清而肴甘。”相传夏禹亦有“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之事,参见《史记·鲁周公世家》、《吕氏春秋·有始》。 繁忙 繁忙忙(冗忙) 繁冗 闹猛 ☚ 劳碌 很忙 ☛ 周公吐哺zhōugōng-tǔbǔ比喻求贤若渴。参见“握发吐哺”。 周公吐哺zhōu ɡōnɡ tǔ bǔ周公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形容求贤心切。周公: 周武王弟姬旦,西周政治家,他为接待贤士,自谓“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史记·鲁周公世家》)。 周公吐哺zhou gong tu bu周公:西周政治家姬旦。吐哺: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指周公吃饭时常中途停下来及时接待贤士或处理国事。形容求贤心切。 周公吐哺zhōugōng-tǔbǔ〔主谓〕 周公,西周政治家姬旦,曾助兄周武王灭商。他在吃饭时也接待贤士,为了争取时间而不怠慢客人,甚至吐掉口中食物。形容求贤心切。张贤亮《小说中国》:“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国君帝王就在统治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一直是后代所谓的‘明君圣主’求贤若渴的榜样。”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zhōu gōng tǔ bǔ;tiān xià guī xīn【上】周公:西周初期政治家姬旦,曾帮助他的哥哥周武王灭商。吐哺:吐出口中食物。指周公停下饭碗接待贤士。形容求贤心切。《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 泽被苍生;化及豚鱼 (二)危局乱象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