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音 吴音wú yīn吴语。曹勋《清平乐》:“去年春破,强半途中过。日日篷窗眠了坐,饱听吴音楚些。” (2—1228) 楚些,指楚国歌曲,因尾音带“些”(suo)。 ☚ 吴霜 吴头楚尾 ☛ 吴音❶吴方言的语音。 ❷日文中汉字字音的一种, 又称 “日译吴音”。 由日本人金礼信传入日本。其音系基础是5-6世纪时期的吴方言。 吴音对研究汉语中古语音有重要价值。 吴音 吴音日文中的汉字字音分为训读和音读两大类。训读是读日语的音,用汉字的义。音读是既读汉字的音,又用汉字的义。音读又分为吴音和汉音两种。吴音是公元5-6世纪(中国南北朝时期)或更早一点从中国南方传入日本的字音。吴音中的“吴”所指地域相当广阔,不仅指江浙一带。日语“吴”是“日落之地”;是对“日出之地”(日本)而说的。如“部”,吴音为 (bu);“品”,吴音为ホ 、ン(hon);“辣”,吴音为う チ(rachi);“和”,吴音为ワ(wa );等等。 ☚ 对音 汉音 ☛ 吴音指吴地的方言,即吴语。辛弃疾《清平乐·茅檐低小》:“醉里~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吴音(一)古代习称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方言语音。魏晋之后许多文人学者避乱定居于这一带,一其地文化逐渐繁荣,留下的著作有许多不同于中原标准音的方音成分。(二)日文汉字读音的一种。大约六朝时期从我国南方地区传入日本。它们在日本的汉语借词读音中自成一系,是研究古汉语语音的参考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