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吴铁城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吴铁城1888—1953广东香山(今中山)人 吴铁城
吴铁城
吴铁城1888—1953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出生于江西九江。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反袁斗争、护法运动、北伐战争等。曾流亡日本并加入中华革命党。先后任江西军政府总参议、广东护法军政府大元帅府参军、香山县长、广州市公安局长兼警务处长、广东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上海市长兼淞沪警备司令、广东省政府主席等职。抗日战争时期,曾主持国民党港澳党务工作。1940年任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长。1941年任国民党中央秘书长。1948年出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外交部长。1949年10月赴香港后转往台湾。任台湾国民党当局“总统府”资政等职。1953年11月19日在台北病逝。著有《吴铁城回忆录》。 吴铁城 吴铁城原籍广东香山(今中山市),1888年生于江西九江。早年入私塾,后就学于九江同文书院。后经林森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创办浔阳阅书报社,宣传革命。武昌起义后,在九江响应起义,并任九江军政府参谋次长兼外交部长,又曾与林森策动清海军响应革命。二次革命时去江西,密促李烈钧讨袁。失败以后,去日本明治大学就学,不久加入中华革命党。后去美国檀香山主持党务,1915年任 《华侨自由新报》 主笔。1917年张勋复辟时,在广州任孙中山的护法大元帅府参军,参加护法运动。后随孙中山北上。1920年回广东策反民军驱逐桂军。1921年随孙中山回广东,曾代理讨贼军总指挥。后任大本营参军,11月任香山县县长。1922年陈炯明叛变后,离任去香港。1923年又回广州任广东警卫军司令兼广州公安局局长。1924年任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临时中央执行委员,并兼青年、宣传、工人各部部长。1923年又任中国国民党广州市党部执行委员、大本营参军长、军事委员会委员。曾参加平定商团叛乱和东征。1925年8月25日任广州卫戍副司令。警卫军改为独立第一师时任该师师长兼广州卫戍司令。1926年2月又任第十七师师长。1926年参加制造中山舰事件。1927年7月任广东省建设厅厅长。1928年6月28日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1928年11月17日任第一届立法委员。1930年4月14日任内政部政务次长,未就职。12月15日任第二届立法委员。同年中原大战中奉命出关争取张学良支持中央,并成功。1931年6月14日任国民政府委员。1932年1月6日任上海市市长兼淞沪警备司令。一·二八事件时,坚决主张抵抗,后积极从事上海的重建工作。1937年3月24日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兼民政厅长。1937年4月2日任广东省保安司令。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去港澳地区负责中国国民党党务。1939年11月20日任中国国民党海外部部长。1941年任南洋华侨协会理事长,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1942年至1947年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团部评议员。1946年11月选为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7年6月20日任立法院副院长。1948年12月22日,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外交部长。1949年3月辞职。后去台湾,任台湾当局“总统府”资政。在中国国民党内,还曾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二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及党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六届中央常务执行委员及党务委员会委员长、第七届中央评议委员。1953年11月19日在台北逝世。 ☚ 吴笑安 吴益利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