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吴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吴虞1872—1949

四川新繁(今新都)人,又一说四川华阳人
辛亥革命后,曾加入共和党,兼《四川政报》主编,对封建礼教予以严厉抨击,因而被称为“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后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教授。著有《吴虞文录·别录·日记》。
原名:吴永宽、姬传
字:又陵、幼陵
号:吴爱、吴爱智、爱智
自号:爱智庐主人
晚号:黎明老人
化名:吴吾
别名:不丘生、吴山人、吴吾、辛夷馆主、启明翁、饮水居士

吴虞1871—1949

字又陵,四川新繁人。1906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在成都府中学堂当教习。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在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任教,先后在《新青年》杂志发表《吃人与礼教》、《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在成都《星期日》周报发表《说孝》等文章,举起打倒“孔家店”的大旗,冲击旧礼教和旧文化,与封建顽固文人直接交锋对垒。1920年任北京大学教授。晚年在四川大学任教。1949年于成都病逝。著作编为《吴虞文录》。

吴虞

章太炎吴虞论集
吴虞日记(上、下)
唐振常
中国革命博物馆整
理 荣孟源审校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11月版181页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儒教叛徒吴虞
关于廖平、叶德辉、吴虞
吴虞言行矛盾种种——吴虞研究的一个补充
吴虞的思想
“五四”前夕吴虞对孔学的批判
论吴虞
井研
史进
唐振常
杨荣国
罗孟祯
赵清 郑城
*明报1973年11月22日
光明日报1977年10月27日
文汇报1980年5月2日
读书与出版1946年8期
四川师院学报1979年2期
社会科学研究1979年2期,纪念“五四”运
动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二)第
413页
只手打孔家店的战士——吴虞
吴虞研究
吴虞与青木正儿
吴虞(1872-1949)
李景华等
唐振常
唐振常
关志昌
北京师院学报1979年2期
历史学1979年4期
中华文史论丛1981年3期
*传记文学1982年41卷3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6册第114页
吴虞(1871-1949)张敏孝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人物简介第186页

吴虞的政治思想
吴虞
吴虞日记选刊(1-3)
邵德门
李立明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第363页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136页
中国哲学第6辑第343页、第7辑第293
页、第8辑第401页
新闻界名人介绍:吴虞(1871-1949) 中国新闻年鉴(1984)第662页
吴虞
吴虞(1871-1949)
赵清 郑城四川近现代人物传第1辑第176页
四川省博物馆革命文物资料选辑
(1919—1949)第322页
“五四”时期的吴虞罗孟祯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
选(二)第396页
南社社友事略:吴虞郑逸梅南社丛谈第161页

吴虞

五四人物简介:第一个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吴
刘修明解放日报1979年4月30日
吴虞“反孔”的是与非
十种辞书工具书民国人物生卒年订补(83)吴虞
应改标为(1872—1949)
贾顺先
王学庄
社会科学研究1986年2期
近代史研究1986年3期
吴虞反儒思想分析
吴虞和成都《星期日》周刊
吴虞、陈独秀与《新青年》
论吴虞的伦理思想
五四时期吴虞文化观的反思
吴虞和他的文化观
吴虞“反孔非儒”思想新论
吴虞生活的时代及其学术思潮
吴虞的进取与失落
吴虞论儒家与中国旧律
吴虞的现代道家观
论吴虞的反封建思想
吴 虞
吴先生墓志铭
“老英雄”吴虞退隐以后
吴虞晷历
钟海谟
沈庆林
李海金
龚 杰
伍加伦
刘 畅
伊 云
唐永进
唐永进
华友根
简 明
王建忠
黄宣民撰
敕鸿翲等
剑 荣
暨南学报1987年4期
党史研究资料1988年5期
成都文物1989年1期
江西大学学报1990年1期
四川大学学报1990年2期
文史杂志1990年3期
湘潭大学学报1993年1期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2期
文史杂志1995年4期
上海社科院学术季刊1996年2期
近代史研究1998年2期
学习与探索2000年6期
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评传(下册)第235页
民国人物碑传集第465页
民国文坛名流归宿第248页
吴虞日记(上册)第1页

吴虞1871——1949

字又陵,亦署幼陵,四川新繁(今屬新都) 人,1871年 (清同治十年) 生。1891年入成都尊經書院。嗣從今文學家吴伯竭學習,并師事廖平。戊戌以後兼習新學。1905年赴日本留學,入法政大學。1907年回國後,任成都府中學堂、嘉興府中學堂教師。參加創辦《蜀報》。曾以“反對儒教及家族制度”罪名被清廷地方政府通輯。1913年加入共和黨。1917年加入南社。1918年起,先後在四川法政學校、四川外國語專門學校及國學專校任教。1920年夏,任北京大學教授。並先後在北京師範大學、南方大學京校、中國大學、北京學院兼課。1926年秋,返四川,先後任成都公學、四川大學教授,四川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建國中學等校教員。1933年7月被解聘,過隱居生活。1949年末在成都病逝。終年78歲。著有《吴虞文錄》、《吴虞文續别錄》等。

吴虞

吴虞1871—1949

散文家。字又陵,号黎明老人。四川华阳人。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任四川《醒群报》主笔,鼓吹新学。1910年任成都府立中学国文教员,不久到北京大学任教,并在《新青年》上发表《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说孝》等文,猛烈抨击旧礼教和儒家学说,义正词严,气势凌厉,文笔流畅,在五四时期影响较大。胡适称他是“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四川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有《吴虞文录》《吴虞集》。

☚ 章炳麟   曾朴 ☛
吴虞

吴虞1874—1939

字又陵,号爱智,晚年号黎盼老人。四川华阳人。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出任四川《醒群报》主笔,鼓吹新学。1910年任成都府立中学园文教员,不久到北京大学任教,并在《新青年》杂志上著文反对旧礼教。主要著作《吴虞文录》(上海亚东图书馆1921年10月初版)在“五四”时期影响较大。如《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说孝》等文,把儒家的伦理学说和政治上的专制制度、社会组织上的家族制度联系起来加以攻击,指出所谓忠孝,是要“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吃人与礼教》一文称赞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把吃人的内容和仁义道德的表面,看得清清楚楚,那些戴着礼教假面具吃人的滑头伎俩都被他把黑幕揭破了。”吴虞的这些政论性的杂文气势凌厉,义正词严,深刻流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起过明显的战斗作用。胡适在《吴虞文录·序》中称他是“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四川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

☚ 吴曙天   沙汀 ☛

吴虞

学者、诗人。原名姬传、永宽,字又陵。四川新繁(今成都新都区)人。1905年留学日本法政大学。1907年归国。辛亥革命后,任《西成报》总编、《公论日报》主笔、《四川政治公报》主编。1910年任成都府立中学国文教员。1921年在北京大学任教,并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等校兼课。在《新青年》上发表《吃人与礼教》、《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说孝》等文,以西方民主思想为原则,引用先秦道、法、墨诸家学说,猛烈抨击旧礼教和儒家学说、封建家庭制度,在“五四”时期影响很大。晚年任教于成都大学、四川大学。1933年因遭尊孔复古派的排斥打击,被迫辞职。著有《吴虞文录》、《吴虞文续录》、《吴虞文别录》及诗集《秋水集》。今人编有《吴虞集》、《吴虞日记》。

吴虞1872—1949

中国近现代著名思想家。原名久宽、姬传,字又陵、幼陵,笔名吴吾。原籍四川新繁(今属新都县),生于四川成都。1898年以前专讲旧文学,1898年起兼求新学。1902年至1903年为“成都言新学的最先者”。1905年秋入日本政法大学攻读法律。1907年回成都,多有“非儒”之说。辛亥革命后利用《政进报》、《女界报》、《公论报》、《四川政报》等阵地批判封建礼教、封建家族制度及君主专制制度。1917年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论文,遂蜚声全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1921年至1925年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1925年9月回成都,先后任教于成都大学、四川大学中国文学院和外国文学院、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等。1933年7月归家隐居。1949年4月在成都逝世。重要伦理学论文有:《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1915)、《儒家主张阶级制之害》(1916)、《经疑》(1917)、《吃人与礼教》(1919)、《说孝》 (1919)等。辑有《吴虞文录》 (1921)、《吴虞文续录别录》(1933)、《吴虞集》(1985)、《吴虞日记》上下集(1984,1986)等。吴虞在中国近现代伦理思想史上的贡献突出表现在他对封建礼教的揭露和批判上。他认为中国封建礼教有两个根本特征:一是首重差等,二是礼与刑互为表里,相互作用。礼教一讲到极点,就非杀人吃人不成功。“吃人的就是讲礼教的,讲礼教的就是吃人的。”封建礼教不过是那些“吃人的人设的圈套”。封建礼教与专制制度相得益彰。封建礼教所特别偏重的“忠孝”,是封建专制政治和封建家族制度联结的根干。封建礼教还有类如宗教主之性质,禁锢人的思想,使人们甘为孔氏一家之孝子贤孙,或臣服于皇帝思想。吴虞指出:“道德是人为的,不是天生的。”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便是道德,它随国家、时代的不同而变迁。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必须毅然把旧道德一一划去,方可以图富图强。对于新道德的建设,要将“富其民”与“谈德义”结合起来,把讲知识和讲道德结合起来,强调对国家、同胞的义务,而不要局限于孝悌,要打破闭关的风气,采用世界最通用、最合习惯人生的道德来改造从前荒谬、愚陋、残酷、野蛮的“土人道德”。

吴虞1872~1949

学者,教育家。原名姬传、永宽,字又陵、幼陵,新繁县 (今新都县)人。清光绪十七年 (1891年) 人尊经书院。光绪二十四年 (1898年) 在成都率先转入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赴日本留学,入法政大学速成科四班,学成归国。历任成都县中、嘉定府中、四川法政学堂官班教习,发表反孔 “非儒” 的文章,发出要求言论自由的呼声,支持四川立宪派的活动,为 《蜀报》 撰稿人。辛亥革命前夕撰文 “反对儒教及家族制度,批评法律”,清廷下令追捕,隐匿避祸。四川军政府成立,历任 《西成报》总编辑、《公论日报》 主笔、川西道署代理内务科长及 《四川政治公报》 主编,面对尊孔复古逆流,撰文进行斗争,被成都教育界守旧派视为 “名教罪人”。1917年回到成都,先后在四川法政学校、外国语专门学校、国学专门学校教授国文及文学史。以打倒孔家店的旗帜对孔学和封建旧礼教、旧道德进行批判,投入 “五四” 运动。1921年夏被北京大学聘为国文系教授,继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北京学院任教。1925年回成都任成都大学、四川大学教授,仍坚持反孔。遭尊孔复古派的排斥,1933年被迫辞职。著有 《吴虞文集》、《吴虞文续录别录》,编撰有 《国文撰录》、《骈文读本》、《宋元学案粹语》 等书,以及100多万字日记手稿,已整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吴虞

098 吴虞1872—1949

学者、诗人。原名永宽,字又陵,四川成都人。早年从四川学者吴伯𠑇学习,又问学于廖季平、张星平。“澹于希世,不事科举。”戊戌变法后,兼求新学,思想为之一变。1905年入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科。归国后任成都府中学主教习。一度主编《蜀报》。参加南社,用诗文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1921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并先后在北京师大、中国大学等校兼课。晚年任教于四川大学、成都大学。“五四”运动时期,先后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说孝》、《吃人与礼教》、《儒家主张阶级制度之害》等文,反孔孟学说,尤其反对封建家族制度。指出:“儒家以孝悌二字为二千年来专制政治与家族制度联结之根干”,“其流毒诚不减于洪水猛兽矣。”指出忠孝是要“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强调“儒教不革命,儒学不转轮,吾国逐无新思想,新学说,何以造新国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已!”吴虞既批判孔又批道,认为中国后世的老庄派信奉者们面对专制与黑暗的社会现实,或是一面心怀不满发牢骚,一面为一己私利虚与委蛇,或是独善其身,世作隐逸之士。后思想日益消沉。著作有《吴虞文录》、《吴虞文续录别录》及《秋水集》等。

☚ 蔡元培   蒋维乔 ☛
0000334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2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