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吴方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吴方言

又称吴语、江浙话或江南话。汉语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苏省长江以南地区丹阳、溧水(孔镇、新桥、白马等乡)、南通、苏州等21个县市,上海市及所属松江、青浦、嘉定等10个县市、浙江省除西部淳安(包括旧遂安)和建德(包括旧寿昌)两县外的所有县市,江西东北玉山、广丰、上饶三县和上饶市,以及福建浦城、安徽郎溪、广德诸县的部分乡镇。主要特点是:(a)语音方面:塞音、塞擦音声母除有送气、不送气的差别外,还有清浊的差别,古全浊声母仍读浊音。如:上海“报、炮、抱”的声母分别读[p p'b];没有舌尖后音声母,古知照组字一般读[ts ts′)R200606315.0535.57.23= (tɕs]或[]。如:“、周”上海、嘉兴等地都读[ts]声母,临海、温州等地都读[tɕ]声母,只有苏州、无锡老派读[_e0">]声母;古鼻音韵尾除金华保留[-n-]两个韵尾外,其他地区只剩了[]韵尾,入声多数地区收[-ʔ]尾,只有东瓯片不带[-ʔ]尾,如温州话“竹[]”;古微母和日母字有文白异读现象,微母文读为[v],白读为[⍳n)R200606315.0535.63.14= (\\CRFDPIC\\R200606315\\R200606315.0535.63.14.bmp],上海话“门”文读为[]白读为[];日母文读为[z] (或[ʐ]),白读为[] (或[n]),如上海话“人”文读为[];白读为[];声调大体上保留古平上去入四声,并依声母的清浊各分阴阳。(b)词汇语法方面:含有大量的单音节古语词,如“(水溢)、囥(藏匿)”等;副词“不”常用“勿”,如“勿是、勿红”; “阿”常用作词头,如“阿三、阿哥”;“头”常用作词尾,如“竹头(竹子)、鼻头(鼻子)、门口头(门口)”;动词重迭常用“AAB”式,上海话和苏州话用“看”,如“问问看”、“吃吃看”,温州话用“𫍦”,如“吃吃𫍦”、“听听𫍦”,永康用“望”,如“讲讲望”、“写写望”;双宾句动词表“给予”义时,间接宾语可放在直接宾语后面,如“拨本书我(给我本书)”;副词“快”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如“到快勒(快到了)”。该方言分为6个方言片:太湖片、台州片、瓯江片、婺州片、处瞿片、宣州片。

吴方言

亦称“吴语”。汉语方言之一。分布在江苏省东南部、安徽省南部和浙江省大部地区。语音特点有: 古全浊声母有比较完整的保留; 舌尖音多数地区有,但无舌后音;单元音丰富,复元音较少;古鼻音韵尾多数地区保留[-],少数地区保留[-n];古塞音韵尾合并为[-ˀ];声调一般为八个(平上去入各分阴阳)或七个(平去入各分阴阳,上声为一个)。

吴方言

112 吴方言

分布于上海、江苏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和浙江大部的汉语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8.4%。

☚ 北方方言   湘方言 ☛

吴方言

汉语方言之一。分布于上海地区,江苏省东南及浙江大部,使用人口占汉族总数8.4%。语音特点:有清浊声母的分别,大多无卷舌声母,韵尾[-n]或[-η]只取一种,有七个或八个声调,有短促的入声。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4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