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吴尚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吴尚先约1806~1886清代医家。名樽,字杖仙,又名安业,字师机。浙江钱塘人,曾在扬州居住。因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战争期间药源缺乏,并看到群众中有“不肯服药之人”和“不能服药之证”等情况,遂专心注意研讨用外治法治病,很受群众欢迎。吸取前人和古典医籍中有关外治的论述,并汇集民间的外治法,集二十年之经验,数易其稿,写成理疗性外治专著《理瀹骈文》(初名《外治医说》),是我国外治法的一次比较系统的总结,其中包括薄贴(膏药)、温热、水疗、蜡疗等多种治法。认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之不及”,并指出外治要“先求其本”,为我国医学采用综合疗法做出了贡献。 吴尚先(约1806~1886)清代医学家。名樽,又名安业,字师机。浙江钱塘人。主张用外治法通治内外诸病。即以膏药为主进行各种疾病的治疗。他先后刻苦钻研约二十年,吸收前人和古典医籍中有关外治法的论述,并汇集民间的经验,数易其稿,写成《理瀹骈文》一书。书中每证用药,都以膏药为主,附以点、搐、熏、擦、熨、烙、掺、敷等法。所集的方剂,颇具简、便、验、廉的特点。主张“外治要求其本”; “外治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这是中医中独具风格的一部著作。在其对于传统民间简易疗法的整理上,有一定意义。但系用骈文写成,文字难懂,流传不广。 吴尚先 078 吴尚先1806—1886清代医学家。字师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自幼习儒,28岁中举人,后迁居扬州开药店,弃儒行医。他提倡外治疗法,致力于外治研究,多用膏药治病,方便简单,疗效良好。他搜集传统民间疗法,总结出敷、熨、熏、浸、洗、火罐、推拿、按摩等10余种外治方法,多属物理疗法的早期成就。其中温热疗法、水疗法、醋疗法、泥疗法,沿用至今。著有《外治医说》,经多次修改,更名为《理沦骈文》,是中医学外治疗法专著。 ☚ 王清任 王士雄 ☛ 吴尚先(约1806—1886)wúshàngxiān清代医学家。名樽, 又名安业, 字师机。浙江钱塘人。注意研究用外治法治病, 先后约20 年, 吸收前人和古典医书中有关外治法的论述, 并汇集民间经验, 数易其稿, 写成《理瀹骈文》一书。所采集的方剂, 颇具简、便、验、廉的特点。主张“外治要求其本”,“外治可与内治并行, 而能补内治之不及”。 吴尚先 吴尚先 吴尚先吴尚先(1806~1886年),清代医学家。字师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道光十四年考中举人(1834年),后随父迁居扬州,弃儒业医,对儒学与医学都有很深造诣。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战争时期,药物缺乏,治疗困难,吴尚先有见于因缺药或误治丧生的很多,认为古书大多用内服药,而很少用外治法,他说:“治得其道,而所包者广,术取其显,而所失者轻”,这就是他当时提倡外治的理由,遂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设存济堂药店于扬州,多用膏药治病。他不但用外治法治疗外部疾病,对内科热病,小儿疾病等很多内部疾病也应用外治,获得良好效果。吴尚先在外治法原有基础上创造改进,总结出敷、熨、熏、浸、洗、罨、擦、坐、嚏、㗜、缚、括痧、火罐、推拿、按摩等十余种外治法,许多是属于现代物理疗法的早期成就。他最常用的是膏药薄贴疗法,包括膏方21种,都是用膏药贴穴道的方法;温热疗法包括围罐发汗、煅坑出汗、熨斗、铁熨、瓦罐熨、热砂熨、热瓶吸、火熏等;水疗法,包括水浴疗、水榻腹疗、热水熏蒸疗、冷水疗等;蜡疗法,用黄蜡加热敷患处;泥疗法,用净黄泥调水敷贴;发泡疗法,用蒜泥敷贴使局部发泡。他把这些治疗经验整理为《外治医说》,后经十数次修改,用骈体文写成,更名为《理瀹骈文》。这是中医学别树一帜的著作,对收集与整理传统的民间疗法,具有重要意义。 ☚ 王旭高 王士雄 ☛ 吴尚先约1806—1886清医学家。名樽,又名安业,字师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精研医术,尤重视外治法,吸收前人经验及古典医书中有关外治法的论述,汇集民间经验,编成《理瀹骈文》一书。所采方剂有简、便、验、廉特点。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