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吴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吴宓1894—1978

陕西泾阳人
西方文学家。曾任东南大学、东北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及西南联大等校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师范学院教授至终。著有《白璧德与人文主义》、《吴宓诗集》、《雨僧诗文集》等。
原名:玉衡
字:雨生、雨僧
别号:空轩、馀生、曼陀
笔名:余生
别名:陀曼

吴宓

红学专家吴宓
论吴宓(雨僧)先生
关于吴宓(雨僧)
忆吴宓先生
吴宓
沈琴
卓浩然
觉堂
戴镏龄
*公论报1950年11月23日
*中央日报1963年5月14日
*台湾新生报1970年10月1-22日
羊城晚报1980年5月7日
人世间1934年2期
忆吴雨僧教授
泾阳吴宓
吴宓
谊兼师友的吴雨僧——问学谏往录之十三
情诗圣手吴宓恋史
吴宓与毛彦文之恋
吴宓
杨树勋
李觐高
陈敬之
萧公权
王成圣
刘心皇
温源宁著 林语堂
*传记文学1962年1卷5期
*传记文学1964年4卷4期
*畅流1965年31卷10期
*传记文学1971年18卷2期
*中外杂志1976年19卷3期—20卷1期
*自由谈1979年30卷11期
文人画像第75页
吴宓
浪漫诗人吴宓
李立明
宋乔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131页
*江南旧社第103页

吴宓

回忆吴宓先生
吴宓与陈寅恪
吴宓自编年谱:1894—1925
黄世坦编
吴学昭
吴 宓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209页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171页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版263
心香泪酒祭吴宓
吴宓日记1910—1948(1—10)
张紫葛
吴 宓
广州出版社1997年版461页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10
吴宓与《学衡》
情僧苦行:吴宓传
情痴诗僧吴宓传
历史不会忘记他——吴宓教授最后的日子
忆吴宓先生
从吴宓先生再婚说起
追记吴宓教授
试谈主编《学衡》杂志时的吴宓
晚境甚怜的著名文学家吴宓
沈卫威编
沈卫威
北 塔
马富明
郑朝宗
汪荣祖
周锡光
苏光文
关国煊
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15页
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245页
团结出版社2000年版493页
人民政协报1987年3月10日
随笔1987年5期
*传记文学1987年51卷6期
龙门阵1990年3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4期
*传记文学1995年66卷1期

论吴宓的道德观
试论吴宓的孤独意识
吴宓推荐陈寅恪入清华研究院任导师考
吴宓与《学衡》
吴宓与《学衡》杂志
吴 宓(1894—1978)
郑师渠
李伟民
彭原文
沈卫威
朱守芬
孙敦恒
北京师大学报1996年6期
辽宁师大学报1996年6期
学术月刊1997年12期
史学月刊2000年1期
史林2000年3期
清华人物志(三)第99页

吴宓1894——1978

字雨僧,又作雨生,筆名余生,陝西涇陽人,1894年 (清光緒二十年) 生。早年就讀於清華大學。1917年赴美國留學獲哈佛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後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1921年回國,歷任國立東南大學西洋文學教授,奉天國立東北大學英文教授。1925年任清華學校國學研究室主任,國立清華大學外國文學系教授,燕京大學英文學系講師。1932年任國立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文系講師。1936年任國立北京大學英文系講師。抗日戰争爆發後,任西南聯大、武漢大學教授、系主任。曾主編《學衡》雜誌、《大公報》文學副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南師範學院教授。1978年逝世。終年84歲。著有《白璧德與人文主義》、《吴宓詩集》。

吴宓

吴宓1894—1978

文学理论家、翻译家。字雨僧,亦名陀曼。陕西泾阳人。1911年进清华学校留美预科。1917年赴美留学,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21年归国,相继任东南大学、东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教授。1922年与胡先骕、梅光迪创办《学衡》杂志,任总编辑,发表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文章,受到鲁迅等的批评。1925年起任清华国学研究院主任。1930年后曾去英法研究西洋文学。抗战爆发后,任西南联合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校教授、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西南师范学院任教授。主要著作有《拉丁文文法》《法文文法》等大学教材,学术论文《红楼梦新谈》《红楼梦与世界文学》等多篇。

☚ 王老九   林语堂 ☛
吴宓

吴宓1894—1978

原名玉衡,后改名陀曼,又改宓,字雨僧。陕西泾阳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创办《陕西》杂志,借文字开通民智。宣统二年(1910)入清华学校,1917年赴美,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21年归国后历任东南大学、东北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清华国学研究院主任及外文系教授,并兼任《学衡》杂志总编、《大公报》文学副刊编辑。1930年赴欧洲游学。抗日战争期间在四川大学中文系、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五十年代后任西南师范学院外文系主任、中文系教授。博学多才,通十馀种外语。工诗文,著有《吴宓诗集》,卷末附录《馀生随笔》、《英文诗话》、《空轩诗话》及论文选录等。擅词曲,早年曾作传奇《陕西梦》、《沧桑艳》二种。

☚ 姚锡钧   花村居士 ☛

吴宓1894~1978

教育家,诗人,文学家。名玉衡,字雨生,陕西泾阳县人。1911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留美预科。1917年官费留学美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1年回国,先后任教于东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云南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等校,培养了一大批知名学者。1949年谢绝友人邀请去美国、香港、台湾等地讲学,决心留在大陆,到重庆湘辉学院、勉任学院任教,同时兼任重庆大学外文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到西南师范学院执教,任中文系、历史系、外语系教授。1955年选为四川省政协委员。曾主编 《学衡》 杂志。通晓英、德、法和拉丁语,翻译出版不少西方名著。用中、英文发表研究 《红楼梦》 的论著,是有影响的“红学家”,是中西诗学的奠基人、中国比较文学的开创者。毕生从事于教育。曾编写 《世界古代史》、《法文文法》、《拉丁文文法》、《外国文学名著讲读》等高校教材。出版有20多万字的 《吴宓诗集》。

吴宓

吴宓1895~1978wu mi

原名玉衡,又名陀曼,字雨僧(亦作雨生)。泾阳县蒋路乡安吴堡人。1907年就读于三原宏道学堂。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今清华大学前身)留美预科班。毕业后赴美,先在弗吉尼亚州立大学学习,再转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师从新人文主义学者白璧德(Irving Babbitt)教授。1919年在美国中国留学生会演讲《红楼梦新读》,后以红学研究驰名。192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8月学成归国,任东南大学西洋文学系教授,开设中西诗之比较等课程,首开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先河。任教期间与刘伯明、梅光迪、胡先骕等创办《学衡》杂志,任总编辑。1924年任东北大学(沈阳)外国文学系教授。1925年任清华大学研究院主任,聘请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为研究院导师,研究院被称为国学研究院。1926年创办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按照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培养模式,明确提出培养目标为造就“博雅之士”。同时兼任天津《大公报》文学副刊总编。1930年赴欧洲,游历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德国等国家,访寻雪莱、司各特、卢梭等文化巨匠踪迹。1935年出版《吴宓诗集》。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赴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任教,后迁往云南蒙自。1938年又迁往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被教育部聘为英国文学门教授。先后开设世界文学史、欧洲文学史、希腊罗马文学史、文学与人生、中西诗之比较和翻译等课。1944年赴成都,任四川大学和燕京大学中文系、外文系教授。抗战胜利后任武汉大学外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兼任《武汉日报》文学副刊主编。1949年,赴重庆任北碚相辉学院、勉仁学院、重庆大学教授。建国后在四川教育学院(重庆)任教,后随校入西南师范学院,曾出任四川省政协委员和西南师院委员会委员。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残酷迫害,左腿在批斗中跌折,双目失明。1977年返回泾阳。1978年1月17日辞世,享年84岁。1979年8月平反昭雪。生平著述颇丰。逝世后,有《吴宓日记》(20册)《吴宓诗集》《文学与人生》等著述问世。

☚ 吴周氏   吴南 ☛

吴宓1894~1978Wu Mi

modern scholar,poet and translator.Works: New Talks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Poetry Collection of Wu Mi,etc.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7: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