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听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頭面部 > 經穴 > 聽宫
聽宫  tīnggōng

亦稱“多所聞”。手太陽小腸經穴。在耳屏正中前緣凹陷處。因其爲治耳疾之要穴,故名。主治耳聾耳嗚,牙痛。其穴始載於秦漢典籍,達於當代。《素問·氣穴論》“耳中多所聞二穴”王冰注:“聽宫穴也。”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卷三:“聽宫,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手足少陽手太陽之會。刺入三分,灸三壯。”《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聽宫主治耳聾鳴,兼刺迎香功最靈,中風瘈瘲喎斜病,牙車脱臼齒根疼。”

听宫tinggong

针灸穴名。见《家畜电针与针麻》。马位于耳屏切迹下6厘米,再向前1.5厘米, 左右侧各一穴。用毫针向下颌关节方向刺入4~5厘米,达下颌关节内侧。具有通络止痛作用。配岩池电针麻醉可做头颈部手术。

听宫

经穴名。代号: SI19。出 《灵枢·刺节真邪》。别名多所闻。属手太阳小肠经。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位于耳屏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时呈凹陷处 (《医学入门》)。一说“在耳中,珠子大,明如赤小豆”。(《针灸甲乙经》)。布有面神经分支及耳颞神经和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主治耳鸣,耳聋,聤耳,聋哑,癫狂,齿痛; 以及神经性耳聋,中耳炎,外耳道炎等。直刺0.3~1寸。

听宫T'ing kung

系手太阳小肠经上的一个针灸穴位。取此穴时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取之。施针时直刺1~1.5寸。主治耳鸣、耳聋。

听宫

经穴名。别名“多所闻”。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主治:耳聋耳鸣,聤耳,失音,癫疾,齿痛等。直刺0.5—1寸;可灸。

听宫

听宫

手太阳小肠经穴。取穴: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张口在凹陷中(见图2-1-10)。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心腹满痛、癫、狂、痫。刺灸法:张口取穴,直刺0.5~1寸。局部酸胀。艾炷灸3~5壮;艾条灸3~5分钟。

☚ 天宗   支正 ☛

听宫tīnggōng

经穴名。代号SI19。出《灵枢·刺节真邪》。别名多所闻。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耳屏正中前方, 下颌骨髁突的后缘, 张口时有凹陷处。主治耳鸣, 耳聋, 中耳炎, 耳源性眩晕, 面神经麻痹, 下颌关节炎。直刺1 ~1. 5 寸。

听宫

听宫SI19Tinggong

手太阳小肠经穴。首见《灵枢·刺节真邪》。别名多所闻。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会穴。位于耳屏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凹陷中。张口取之。局部有颞浅动、静脉分支; 并有耳颞神经和面神经。本穴位置另说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一般直刺0.5~1寸。针后局部痠胀。艾炷灸1~3壮;艾卷灸3~5分钟。
本穴是临床常用的穴位。主治耳、齿部等疾患,如耳鸣,耳聋、聤耳,齿痛,癫疾等。现又多用以治疗下颌关节炎,面神经麻痹,耳源性眩晕,神经性耳聋,化脓性中耳炎,聋哑等。

☚ 颧髎   睛明 ☛
0000133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6: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