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检查 听力检查又称“听力测验”、“测听”。是指通过声音刺激检查个体的听觉功能状态,诊断听觉系统有无疾病及疾病的基本情况。一般来说,听力检查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❶听觉功能有无异常表现; ❷听力损失程度如何; ❸听觉障碍的性质; ❹听觉系统病变的部位; ❺听觉障碍产生的原因。通过听力检查,能够鉴别和诊断出哪些儿童属于耳聋儿童,而通过对耳聋儿童残余听力的测定,有助于选配合适的助听器。听力检查的主要方法有: ❶主观测听法。是指需要检查对象对声音刺激作出主观反应的测听方法。这类方法在判定检查对象的听觉功能状况时,需要运用检查对象对声音刺激进行判断后所作出的反应来作为依据,因而容易受检查对象的年龄、智力水平、文化程度、心理状态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对于年幼者或智力迟钝者,可能会因为其不明白指导语或注意力不集中或精神紧张等原因而影响测听结果的准确性。例如纯音测听法、音叉检查法、韦伯试验、语言测听法等等都属于主观测听法。纯音测听法亦称“电测听检查”,是指运用纯音听力计来测定听阈和阈上听力;音叉检查是凭借各种音叉在振动时发出的不同频率作纯音测听的一种简便可靠的检查方法;韦伯试验是通过比较患者两侧的骨传导来测定患耳听力损失的性质,主要在临床上用来鉴别听觉障碍或耳聋性质,语言测听法是运用语言材料来测试并判断检查对象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是否需配戴合适的助听器。除此以外,还有适用于聋幼儿的游戏听力检查法和不适用于聋人的耳语检查、秒表检查等都属于主观测听法。 ❷客观测听法。不需要检查对象主观配合的测听方法。主要是以声音刺激引起检查对象的生理反应,据此来判定检查对象的听力情况。这种测听法因不受检查对象年龄、智力、精神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检查结果比较客观,准确性高。尤其适用于婴幼儿、精神病患者、智力发育迟缓者、不合作的检查对象和昏迷病人,以及鉴定器质性、非器质性耳聋。例如阻抗测听法、电反应测听法、非条件反射测听法和条件反射测听法等等都属于客观测听法。其中阻抗测听法应用最广,阻抗是度量声能从外耳经中耳传至耳蜗困难程度的标准。阻抗测听法即通过测验鼓膜、听小骨和听小骨连肌的反应来判断听觉功能状态。为了得到全面可靠的诊断,所有的听力检查都必须同孩子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其他有关资料结合起来。 ☚ 残余听力 听觉训练 ☛ 听力检查 听力检查tingli jiancha又称测听。通过观察声刺激所引起的反应,以了解听觉功能状态和诊断听觉系统疾病的检查。根据受检者对声刺激做出反应的判断方式,分为主观测听法和客观测听法两类。 ❶主观测听法:受检者主观判断后做出反应。易受年龄、智力、文化程度、精神状态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如年幼者和耳聋儿童因不明指导语或注意力不集中,会影响测听的准确性。由于此方法简便易行,因而其应用较为广泛。此类方法包括:耳语检查法、秒表检查法、音叉检查法、纯音测听法、语言测听法等。 ❷客观测听法:受检查对声刺激的反应不受主观意识支配,从观察行为改变、生理变化或传导系统阻抗变化来判断测听结果。结果较可靠准确,可用于不合作的受检者及婴幼儿。此类方法包括:阻抗测听、电反应测听、条件反射测听法、非条件反射测听法 (如末梢血管反应测听、摇篮测听图) 等。 ☚ 对照视野检查法 纯音听阈测听 ☛ 听力检查了解听觉功能状态和诊断听觉系统疾病的检查方法。常用有耳语检查、秒表检查、音叉检查、电测听计测试等方法。 听力检查 听力检查听力检查或称测听是通过观察声刺激所引起的反应,以了解听觉功能状态和诊断听觉系疾病的检查。检查听力可用纯音、噪声、短声或语言(耳语、口语)等,由声源直接或经仪器(耳机、扬声器)送至受检耳。听力检查的方法很多,根据声刺激所引起的反应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观察受检者的主观判断后作出的反应,称主观测听法;另一种是观察不需受检者作出主观判断,也不受主观意识所支配的反应,称客观测听法。 主观测听法 包括耳语检查、秒表检查、音叉检查、纯音测听法(听阈检查、阈上听力检查)、语言测听法以及一部分伪聋检查等。这些方法有的观测其听距 (声源与受检耳的距离),有的观测其听时(听到声音时间的长短),有的观测其听敏度。但不论何种方法都是根据受检者的主观判断。由于受检者的年龄、智力、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的不同以及精神、意识等方面的影响,检查结果常不能达到很精确的程度,甚至无法进行检查,例如婴幼儿、昏迷及双耳伪聋等。但上述的这些方法,多较简便易行,至今仍不失为临床常用的听力检查法。 客观测听法 可归纳为非条件反射测听法、条件反射测听法、阻抗测听法和电反应测听法四类。非条件反射测听法是观察声刺激所引起的心律、呼吸节律的改变和转头、眨眼等生理反应。例如观察手指血容量变化的末梢血管反应测听; 观察记录婴儿对声刺激的肢体反应的摇篮测听图 (crib-o-gram)等。条件反射测听法是通过建立声刺激和某种生理反应之间的条件反射,然后观察这种生理反应的改变,判断听觉状态。例如: 皮肤电阻测听法是建立声刺激和出汗之间的条件反射,再利用出汗时皮肤电阻改变以检查听力; 又如配景测听法是利用幼儿对图片或玩具的兴趣先建立声刺激和按电钮亮灯而看见景物之间的条件反射,然后逐渐降低声刺激的强度以测试儿童的听阈。阻抗测听法和电反应测听法是近二、三十年发展起来的新的客观测听法,是利用中耳对声波的阻抗现象和耳蜗、脑干或皮层等生物电现象测试听力(见“阻抗测听法”“电反应测听法”)。客观测听法不需根据受检者的主观判断,不受年龄、意识等方面的影响,因此检查的结果比较精确可靠,特别是对婴幼儿测听及鉴别器质性和非器质性聋更具有实用价值。但多数客观测听法比较复杂,并且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目前尚不能普及,但客观测听法是听力检查发展的方向,今后必将更趋于完善和普遍开展。 ☚ 听力学 耳语检查 ☛ 听力检查 听力检查hearing measurement对听觉系统功能障碍的检查,以测定听力损伤的性质、程度和部位。其耳科学意义在于检查听器官的异常、缺损或疾病,为治疗做诊断;其听力学意义在于确定听功能损伤程度和性质。常用方法有:(1)语言测听法,由主试人在被试的侧面或背面,读词语以测定被试接受语言的实用听力(详见“语言测听法”)。(2)音叉检查法,常用纯音音义,频率为128Hz、256Hz、512Hz、1024Hz、2048Hz等。使用音叉测听既可测定听器官空气传导障碍,也可测定骨导障碍。(3)客观测听法,运用电声学及耳科病理学原理使用阻抗测听、电反应测听,不依据被试者的主观反应即可达到听力检查之目的。 ☚ 听力残疾分级标准 听力康复 ☛ 00002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