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含元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含元殿

在唐代长安大明宫之内,始建于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唐初,朝廷政治中心在太极宫,即隋之大兴宫。自高宗时,逐步迁移到大明宫。自此,太极宫称“西内”,大明宫称“东内”。龙朔二年(662),高宗改大明宫为蓬莱宫。含元殿是大明宫中的大朝之殿,取名于“含宏光大”、“元享利贞”之意,又称大明殿。殿在龙首山东麓,殿基高出平地15米,大殿是黑色瓦顶,绿琉璃脊,台基四周有石栏,气象庄严,建筑宏伟。每当皇帝接受百官朝见或接见外国使臣的仪式,均在含元殿举行。唐末,战争内乱迭起,含元殿遭到严重破坏。唐代诗人韦庄《秦妇吟》“含元殿上狐兔行”,即指此。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殿堂部 > 專殿 > 含元殿
含元殿  hányuándiàn

唐代殿名。故址在今陝西長安縣東。建於龍朔二年(公元662年)。《新唐書·李華傳》:“華作含元殿賦成,以示蕭穎士,穎士曰:‘在景福之上靈光之下。’”清·顧炎武《歷代宅京記·關中四》:“龍朔二年夏四月辛已,作蓬萊宫。正門曰丹鳳,正殿曰含元。含元殿之後曰宣政。”又:“[武后長安元年]十二月,改含元殿爲大明殿。中宗神龍元年春二月,復改大明殿爲含元殿。”又:“[德宗貞元]十九年春二月丁亥,修含元殿。”

含元殿

含元殿

唐京长安大明宫中正殿。遗址在今西安市北含元殿村西南的龙首原顶部南缘。唐李华《含元殿赋》云,所用建筑木材是从江南山林中“择一木于千木” 中精选的“荆杨之材”。解放后实测,殿夯土台基南北42.3、东西75.9、高3米余。殿下即龙首原南坡,沿坡筑70余米长的龙尾道,为三条平行斜坡台阶道,中间“御道”宽25.5米,两侧道各宽4.5米,距中间道间隔8米许。台基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廊道遗迹,分别通往东边的翔鸾和西边的栖凤二阁基址。大殿严格对称,布局协调,气势雄伟。

☚ 大明宫   麟德殿 ☛
含元殿

含元殿

唐京长安大明宫中正殿。遗址在今西安市北含元殿村西南的龙首原顶部南缘。唐李华《含元殿赋》云,所用建筑木材是从江南山林中“择一木于千木” 中精选的“荆杨之材”。解放后实测,殿夯土台基南北42.3、东西75.9、高3米余。殿下即龙首原南坡,沿坡筑70余米长的龙尾道,为三条平行斜坡台阶道,中间“御道”宽25.5米,两侧道各宽4.5米,距中间道间隔8米许。台基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廊道遗迹,分别通往东边的翔鸾和西边的栖凤二阁基址。大殿严格对称,布局协调,气势雄伟。

☚ 大明宫   麟德殿 ☛
含元殿

含元殿

唐朝长安城大明宫中的正殿。取名于“含宠光大”、“元亨利贞”之意。也称“大明殿”。位于丹凤门正北。据《类编长安志》卷之2记载:含元殿“南至丹凤门四百余步,中间无隔,左右宽平,东西广五百步。东南有翔鸾阁,西南有栖凤阁,与殿飞廊相接。又有钟楼、鼓楼。殿左右有砌道盘上,谓之龙尾道。夹道东有通乾门,西有观象门。阁下即朝堂、肺石,一如承天之制。又有金吾左右仗院”。唐高宗将皇宫从太极宫移至大明宫后,唐朝政治中心随之移至这里,含元殿成为举行重要朝仪的地方。它位处龙首原的南沿上,并有3米多高的夯土台基,加之两旁对称的翔鸾、栖凤二阁,使含元殿显得雄伟壮丽。殿前有三条南北向的平行阶道,长75米,这就是有名的“龙尾道”。中间阶道是皇帝的御道,宽25.5米,两侧阶道各宽4.5米,为大臣上朝的阶道。龙尾道坡度富于变化,并有意拉得很长,自殿下仰视,宫殿如同处于天上云间。唐朝诗人李华在《含元殿赋》中写道: “左翔鸾而右栖凤,翘两阙而为翼,环阿阁以周墀,象龙行之曲直。”据实地勘测,殿基高出平地15米,大殿东西长75.9米,南北宽40.3米。殿址南北长130余米,东西宽40.3米。又据考古发掘,含元殿东西广11间,进深4间,每间广5米。1956年,在含元殿址中出土有石碑,上刻 “含元殿及球场” 等字样,说明殿堂附近设有马球场。

☚ 大明宫   麟德殿 ☛

含元殿

唐大明宫正殿。高宗时建,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城区北部含元村附近。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6: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