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吟风阁杂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吟风阁杂剧 吟风阁杂剧杂剧剧本集。清杨潮观作。包括《汲长孺矫诏发仓》、《李卫公替龙行雨》、《东莱郡暮夜却金》、《寇莱公思亲罢宴》、《偷桃捉住东方朔》等三十二个短剧,每剧均为一折,情节简单。大都取材于历史传说,但并不拘泥故实,而时出想象之笔,融合了作者对当时某些社会现象的不满,取得较高成就。 ☚ 四婵娟 罢宴 ☛ 吟风阁杂剧 吟风阁杂剧杂剧剧本集。清杨潮观作。有乾隆刊本、嘉庆重刊本、胡士莹校注排印本。包括《新丰店马周独酌》等三十二个单折杂剧。其中二十八种作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前,馀四种作于二十九年至三十九年间。潮观在邛州知州任,曾筑吟风阁于州署小西园,卸职后又在惠山筑吟风阁,因以命名其所作杂剧。 ☚ 研露楼三种曲 颐情阁五种曲 ☛ 吟风阁杂剧戏曲总集。清杨潮观(1710—1788)撰。四卷,附二卷。潮观字宏度,号笠湖,江苏无锡人。乾隆举人。历任州官、县令,为政廉明有声。少以诗笔显名,工度曲。著有《左鉴》、《周礼指掌》等。是编乃其任四川知州时,得卓文君妆楼旧址筑吟风阁,所作戏曲遂以此为名,非一时所成。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刊刻成书。含《新丰店马周独酌》、《穷阮籍醉骂财神》、《魏徵破笏再朝天》、《信陵君义葬金钗》、《寇莱公思亲罢宴》等三十二种短剧。每剧一折,各有独立故事。并仿《诗经》 和白居易《新乐府》,每剧前皆作小序,说明创作目的。多取材历史故事,通过想像,远譬近指,点染演唱,褒贬美刺,借以抒发情怀,具有一定现实意义,非寻常吟风弄月之作。艺术上宾白平易流畅,妙语迭出,曲文清新优美,富有诗意。然有些作品封建正统思想及消极出世情调浓厚,情节过于简单,除少数可供演出外,大多只能供案头阅读。有乾隆三十九年刊本,嘉庆二十五年(1820)屋外山房刊本,一九六三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胡士瑩校注本,该本删去《感天后神女露筋》、《诸葛亮夜祭泸江》二折,仅存三十种。并附袁枚撰《杨潮观传》、吴梅跋等。今人吴国钦《从<吟风阁杂剧>说到戏曲案头化》(《中国戏曲史漫话》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九八○年版)可供研究参考。 吟风阁杂剧四卷。清杨潮观(1710—1988)撰。杨潮观,字宏度,号笠湖,金匮(今江苏省无锡市)人。乾隆元年 (1736)举人。先后任山西、四川等地县令。他为官关心民生疾苦,政声卓著,颇有清名。奉调泸州县令时已年迈,初本不想赴任,因念泸州时值灾荒,乃毅然前往。在泸州不满百日,活六十余万人。杨潮观精通音律,善词曲。在四川邛州任知州时,于卓文君旧居遗址筑吟风阁,公余与友人咏歌其中。他著有《周礼指掌》、《左鉴》、《易象举隅》、《吟风阁诗抄》、《吟风阁词稿》等,均已散佚。《吟风阁杂剧》收所作杂剧32种。其剧作皆取材于古事,而有所寄托,意在借古喻今。他重视戏曲的讽谕劝惩作用,长于政治、道德主题,对于官场积弊、民间疾苦多有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具有一种高标脱俗的品格,表达了对于贤明政治和清廉节操的向往。如《穷阮籍醉骂财神》、《东莱郡暮夜却金》、《寇莱公思亲罢宴》、《汲长孺矫诏发仓》,为其杰出的代表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吟风阁杂剧》形式短小,每种仅一折,类似今日之独幕剧,剧前缀以小序,点明主旨。多数作品皆托旨遥深。曲文跌宕爽朗,宾白诙谐酣畅,有较高的艺术性。《吟风阁杂剧》有乾隆二十九年(1764)杨氏恰好处刻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3年整理本删去 《感天后神女露筋》和 《诸葛亮夜祭泸江》两篇。 《吟风阁杂剧》yin feng ge za juMiscellaneous Plays from Chanting in Wind Pavilion→杨潮观 (Yang Chaogua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