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君子的心境永远那么平静、沉着,悠然自得而问心无愧。小人则常常心事重重、不胜困扰的样子。这就是奉行自己所信任的常道,和经常产生不满、充满畏惧情绪两者之间的差别。 ☚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恭而无礼则劳。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释义】 古代格言。出自 《论语·述而》,原文: 子曰: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其句意是: 孔子说 “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坦荡荡: 坦,平坦; 荡荡,宽广的样子。戚戚: 忧愁的样子。 【评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 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司马牛请教如何去做一个君子,孔子回答说: 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不大明白,接着又问: 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称作君子了吗?孔子的回答是: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也就是说,如果自己问心无愧,那有什么可以忧愁和恐惧的呢? 当然,君子坦荡荡,不仅是一个行为端正的问题,同时与人的内在品德有关。古人认为,君子有三种基本品德——仁爱、智慧和勇敢。孔子说: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也就是说人如果有着一颗博爱之心,有着高远的人生智慧,有着勇敢坚强的意志,那么他就会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从而心底宽广、胸怀坦荡。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名句】君子坦荡荡①,小人长②戚戚③。 【注释】①坦荡荡:心胸宽广。②长:经常。③戚戚:局促忧愁。 【释义】君子心胸坦荡宽广,而小人的内心经常忧愁不安。 【点评】人应该心胸宽广,坦荡无私。 参考文献 《论语·述而》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 君子的心境永远那么平静、沉着,悠然自得而问心无愧。小人则常常心事重重、不胜困扰的样子。这就是奉行自己所信任的常道,和经常产生不满、充满畏惧情绪两者之间的差别。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