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 君子不因为一个人的话说得好便举荐他;同样地,不因平时对这人的印象坏,而忽视他的说话。 此章言君子用人取其善也。 ☚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名言: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句意: 君子不因为人家有一句话说得好便提拔他, 也不因为他是坏人而鄙弃他的话。 《论语·卫灵公》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名言: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注释: 以: 因。举: 提拔。废: 弃, 不采纳。 句意: 君子不会因为有人话说得好听就提拔他, 也不会因为有人有缺点就不采纳他的话。 《论语·卫灵公》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注释】 以:由于。 言:言论。 举:举荐,推举。 废:鄙弃。 【赏析】 孔子谈论人的人品与言论的关系时说: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意思是:君子不因一个人言语好就举荐他,不因人不好就废弃他的好言论。 孔子认为,人的人品和言谈不一定相一致:有的人巧言善辩,条分缕析,说得头头是道,但不一定有德行,所以不能“以言举人”。有的人德行可能差一些,但言论合理,甚至有一得之见,所以不能“以人废言”。孔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观点,表现出对人和人性的深刻认识和理解,闪现出辩证思维的智慧之光。 后来,人们借用其意,从权势与言论的关系着手,表达一种“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唐代白居易《涧底松》)的人才观。唐代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中有:“荐士于公者,其言可信,不以其人布衣不用。”表明平民士子虽然地位低下,但如有真知灼见,就应当重视任用,不能“以人废言”。宋代诗人陆游在《识愧》诗中,也明确表达了这一观点:“至论无求编简上,忠言乃在里闾间。”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卫灵公) 君子不因为一个人的话说得好便举荐他;同样地,不因平时对这人的印象坏,而忽视他的说话。 此章言君子用人取其善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