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吕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吕坤1536—1618

明学者。字叔简,又字心吾或新吾,宁陵(今属河南)人。一作“李坤”。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授襄垣知县。历官至刑部左、右侍郎。他感到当时天下已是“民心如实炮,捻一点而烈焰震灭;国势如溃瓜,手一动而流液满地矣”。万历二十五年五月上疏陈天下安危,抨击时政腐败,“数年以来寿宫之费几百万,织造之费几百万,……今大工、采木费又几百万矣”,而百姓“冻骨无兼衣,饥肠不再食”,“无岁不灾,催科如故”。他的哲学见解尤为突出。反对宋明理学家将“道”、“器”、“气”、“理”分开和“理在气先”的学说,认为“道器非两物,理气非两件,成象成形者器,所以然者道;生物成物者气,所以然者理”,“天地万物只是一气聚散,更无别个”。斥方巾阔袖的道学先生为“腐”为“伪”,认定“建立事功”才是真学问。反对有神论,指出人“呼吸一过,万古无轮回之时;形神一离,千年无再生之我”。不能完全摆脱道学的传统束缚是其局限。认为“举世都是我心,去了这我心,便是四通八达,六合内外无一些界限”。著有《呻吟集》、《去伪斋文集》等。

吕坤

吕坤1536—1618

字叔简,号心吾(一作新吾),宁陵(今属河南开封)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授襄垣知县,有政绩。调大同,征授户部主事,历右佥都御史,刑部左、右侍郎。二十五年(1597)疏陈天下安危,不报,遂称疾乞休。卒,天启初赠刑部尚书。《明史》卷二二六有传。其“生平不求工声律,新乐府数章,记载时事,有古人讽谕之风”(《列朝诗集小传》丁集)。有《呻吟语》、《去伪斋文集》。其《去伪斋词》一卷,有《惜阴堂汇刻明词》本。

☚ 王锡爵   王家屏 ☛

吕坤公元1536——1618

字叔简、号新吾,亦作心吾。明宁陵(今河南省宁陵县)人。万历间进士,官至刑部左右侍郎。后因上疏言事被劾革职。此后即居家以教授为事。精通音韵学。著有《四礼疑》、《四礼约要》、《交泰韵》等书。《交泰韵》取天地相交之意,杂有理学观念。仅写成序文、凡例、总目,未成全书。他把韵类归为二十一类,以入声字配阳声韵。四声俱全的九韵,仅有三声的十二韵,按声调分开则有七十二韵;把声母分为十九类,声母系统采取声介合母的分析方法,介音的不同,由声母表示。于声调则分为平(隐约含有阴阳两类)、上、去、入四声。该书所反映的语音系统是十六世纪中原地带当时的语音,可作为研究近代汉语语音史的参考资料。此外,他用当时的中原音读改良反切,实属创举。

吕坤

明代官吏。字叔简,号心吾。零陵 (今属湖南)人。平素关心医术,尝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校勘并刊行孔弘擢《疹科》一卷。又辑有《疹科真传》(1608)。卒年八十三。

吕坤1536—1618

明代学者。字叔简,号新吾,又号心吾,晚号抱独居士、了醒亭居士,宁陵(今河南省宁陵县)人。万历进士。始官襄垣知县,后官至刑部左、右侍郎。致仕后,居家讲学著述20余年。在伦理思想上,认为“气”赋予万物即是性,生而为人心、物欲。并由此而提出“道”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饥食渴饮,倦眠醒起,冬炉夏扇,喜歌悲哭,如此而已矣”(《呻吟语·道体》)。进而主张合理地满足人的需要,明示“好的人欲”即“天欲”不可灭,“不好的天欲”即“人欲”不可有。在政治伦理方面,提出君道的根本在于安民,使民各得其所。“夫为君之道无他,因天地自然之利而为民开导撙节之,因人生固有之性而为民倡率裁制之,足其同欲,去其同恶”(《治道》)。反对为君者“肆于民上而剥天下以自奉”,“惟己欲是恣”。在个人道德修养上,则重视涵养和省察,并提出“涵养要九分,省察只消一分”(《涵养》),以涵养保人纯洁之道德本性,以省察识别善恶,检点动机和行为。且“每日检点,要见这愿头自德性上发出,自气质上发出,自习识上发出,自物欲上发出”(《别录》),“长善救失”、“有过改过”。著作有《呻吟语》、《去伪斋集》、《四礼疑》、《四礼异》等。

吕坤1536~1618

明哲学家。字叔简,号心吾,一作新吾。宁陵(今河南宁陵)人。万历进士。38岁始官,历任户部主事,陕西左、右布政使,左、右佥都御史,刑部左、右侍郎。后辞官,归乡著书20多年。抨击道学,自称非道学、非儒学、非释学、非老庄申韩之学,“我只是我”,建立事功才是真学问。时人称其著述“多出新意”。其精华在于博采百家,通其大意,穷其旨趣,而自得为宗,除诸家之“边(偏)见”而达于“一中”。在宇宙观上,认为“天地万物只是一气聚散,更无别个”。反对把道和器、理和气相分离,说“道无形,以万有为形”。“理者,气之自然者也”,“道器非两物,理、气非两件”。指出阴阳二气的消长,天地万物的生灭,“续接不绝”。但强调“天地万物只有一个渐”,否认激变。批判了先秦以来的天人感应论,提出“人当法天”,“人定真足胜天”,相信人有顺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反对生而知之和良知良能说,主张“知行并进格物”,说“知行”2字,“自始至终浑不相离”,指出即使是圣人,“若欲周知,岂得不学?”斥责世儒“行不预言”,“学不适用”。在修养上,提出“长善救失”、“达权长虑”、“善于用心”、“有过记过”、“不自是自私”等见解。政治上同情人民疾苦,指出“不生富贵人,贫贱安得死?”指责朱明王朝“无岁不灾,依科如故”。思想上,也受朱陆的影响,说:“天下事皆实理所为,未有无实理而有事物者也”。又说“举世都是我心”。著作有《去伪斋文集》、《呻吟语》、《阴符经注》、《四礼疑》、《实政录》等。

吕坤1536—1618

明学者。字叔简,号新吾。宁陵(今河南蔡丘东南)人。万历进士。历官山西巡抚,擢刑部侍郎。立朝持正,为小人所忌。晚年以讲学著书为事。曾著书批判朱熹,临终焚毁。一生对劳动人民有深厚同情,临死前自挽诗有“不生富贵人,贫贱安得死?……我亦轩冕徒,久浚民膏脂”之句。著有《去伪斋集》十卷及《呻吟语》、《闺范》、《实政录》等。

吕坤1536—1618

明朝学者。字叔简,号新吾。宁陵(今属河南)人。万历进士。历官山东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布政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迁左佥都御史,历刑部左、右侍郎。因不满朝政,称疾乞休,家居凡二十年,以著述讲学为务。他指斥言行不一、空谈天道性命之道学家为“伪”、为“腐”,提倡有用之实学。其著述“多出新意”。自称“不儒不道不禅,亦儒亦道亦禅”。有《去伪斋集》、《呻吟语》、 《阴符经注》、 《四礼疑》、《四礼翼》、《实政录》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