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墨家学派
战国时墨子学说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们继承了墨子的兼爱学说和功利主义社会观,并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注重研究思维规律,发展了墨子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他们克服了墨子学说中的宗教迷信成分,概括和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主要是几何学、力学和光学)的某些成果,论证了时间、空间、运动的客观实在性及其相互关系。在认识论上,他们明确地从唯物主义反映论的高度考察认识的产生、发展和结果,承认物质世界的可知性,肯定主观认识能对客观事物进行摹拟,这样便使得感性与理性在认识过程中统一了起来。他们分析了感觉和思维活动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强调以“名实耦”(《经上》)为标准检验言论是非。在同其他学派的论战中,他们划分出“类”——事物种类、“故”——理由、“悖”——自相矛盾等重要逻辑范畴,提出了 “辟” ——臂喻、“侔” ——比较、“援”——引证、“推”——归纳推理等论证方法,发展了中国古代的逻辑学。在经济思想上,初步形成了以义利为中心内容的价值观念,主张动机与效果统一。其学说保留在他们的著作 《墨经》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