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名正言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名正言顺 子路①曰:“卫君②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③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④也。名不正,则言不顺⑤;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⑥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⑦而已矣。”(《论语·子路》) 【注释】 ①子路:即仲由,是孔子的学生。②卫君:指卫灵公的孙子出公辄。辄的父亲蒯聩是灵公的太子,因罪逃往国外,灵公卒,由辄继为卫君。后来蒯聩回国,取得君位,辄则出奔,因此称为出公辄。③名:名分、名称、称谓。④阙(quē)如:空缺。⑤顺:合理、通顺。⑥错:通“措”。放置,安放。⑦苟:马虎、草率。 【译文】 子路问孔子:“如果卫国的国君等待着夫子您去辅助他治国,不知您将首先做什么?”孔子回答:“那一定是矫正用词不当的现象。”子路说:“是这样的吗?您太迂腐了!为什么要矫正用词不当的现象呢?” 孔子说:“仲由啊,你怎么这样粗野!君子对于自己所不知道的事,一般采取搁置、存疑、保留的态度(你怎么能够乱说呢?)。语词、概念不正确,道理就讲不通;道理讲不通,则办事不能成功;事情办不成功,国家的礼乐制度就建立不起来;国家的礼乐制度建立不起来,刑罚也就不会得当;刑罚用之不当,百姓就会感到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君子运用的词语,一定要能够合乎道理地说得出来;如果能顺理成章的话,也必能行得通。君子措词说话可千万不能有一点马虎和草率啊。” 【评说】 孔子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名和言的关系,认为言有赖于名,名不正,言就不能顺,正名是言论合理的前提和条件。在中国历史上,是孔子第一个明确提出了说话用“词”(语词、概念)必须清楚确切的问题。孔子提出的“正名”(使语词、概念正确),要求名称和实际相符合,保持语词含义的确定性和确指性,“名不正”是不行的,因为那就是语词脱离了所指的对象,就是名不符实。言辞(概念)、语句(判断)要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决不能含混不清或错误,只有有了正确的名称,说起话来,做起事来,才属正当,并且才会产生预计的效果,否则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名正言顺míngzhèng-yánshùn形容说话办事理由正当充分。 名正言顺míng zhèng yán shùn〈成〉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多劳多得,这是名正言顺的事情。 名正言顺(同)理直气壮 义正词严 名正言顺míng zhèng yán shùn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他既说的~,妈就打量着丢了八百一千银子,竟交与他试一试。(四八·1105) 名正言顺 名正言顺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足。名:名义。顺:通顺。 ☚ 马往犬报 能柔能刚 ☛ 称号 称号称 谓号 名号 ☚ 名称 种类 ☛ 说的话有理有力 说的话有理有力词强理直 ☚ 说话有理 说话无理 ☛ 做事恰当 做事恰当做事理由正当:名正言顺 另见:言行 做事 恰当 ☚ 做事恰当 行事有条理 ☛ 名正言顺míng zhèng yán shùnthe name is correct and what is said accords with reason (/the truth of things) —perfectly justifiable; fitting (/right) and proper 名正言顺❶proper name and sound reason 名正言顺mínɡ zhènɡ yán shùn名义正当,说起话来顺理,道理也讲得通;也泛指有非常正当的理由去做事。be perfectly justifiable, fitting and proper, come within one’s jurisdiction 名正言顺míng zhèng yán shùn【解义】名:名义,名分。正:正当。言顺:说起来顺理。有了正当的名分,说话才有力量。 名正言顺《辞源》源云:语出《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三国演义》七三:“名正言顺,以讨国贼。” 名正言顺míng zhèng yán shùn名义正当,道理讲得通。也指事理具有充分理由。《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集注“名不当其实,则言不顺,言不顺,则无以考实,而事不成。”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今曹操专权,百姓无主;主公仁义著于天下,今已抚有两川之地,可以应天顺人,即皇帝位,名正言顺,以讨国贼。” 名正言顺公元前496年,孔子担任了鲁国的大司寇(最高法官),代理相国职务。他尽心尽力,大大改变了鲁国的风俗。 名正言顺mínɡ zhènɡ yán shùn指名分或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泛指做事的理由充分正当。宋·苏轼《太常少卿赵瞻可户部侍郎敕》:“先王之论理财也,必继之以正辞,名正而言顺,则财可得而理,民可得而正。” 名正言顺mínɡ zhènɡ yán shùn【释义】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 名正言顺míng zhèng yán shùn正:正当。顺:合理。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指行事理由正当而充分。含理直气壮之意。唐弢《“天讨”》:“革命之所以能够‘~’,为的是它适合社会的需要。” 名义正当,道理也通顺名正言顺格式 直叙式。 名正言顺míng zhèng yán shùn理直气壮 义正辞严 名正言顺míng zhèng yán shùn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言语也就顺理。也泛指做事的理由充分而正当。 名正言顺mínɡzhènɡ-yánshùn《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原意是名分不正,所说的话就不能顺理成章;话不顺理成章,事情就办不好。后以“名正言顺”指名义正当,说话做事就理由充分。 名正言顺mínɡ zhènɡ yán shùn解释 本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道理也讲得通。现多用来指做事的理由正当并且充分。 名正言顺mínɡ zhènɡ yán shùn❶ 指名义正当,说话就顺。 名正言顺míng zhèng yán shùn【解义】 名:名义,名分。正:正当。言顺:说起来顺理。有了正当的名分,说话才有力量。 名正言顺mínɡ zhènɡ yán shùn名: 名分,名义。正: 正当。顺: 通顺。名分正当,道理也说得通。指理由正当而充分,含理直气壮之意。唐弢《“天讨”》:“革命之所以能够‘~’,为的是它适合社会的需要。” 名正言顺ming zheng yan shun名正:名义正当。言顺:道理上讲得通。形容做事名义正当而且理由充分。含有理直气壮、事易成功的意思。语本《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 名正言顺 理直气壮míng zhèng yán shùn;lǐ zhí qì zhuàng形容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过去;说起来顺畅而气势很盛。汤雄《第一声啼哭》:“‘你笑什么……’刘彩凤愠怒地说道。‘这却是一个~的继承人呢!’乔一凡指了指刘彩凤那挺起的肚子说道。” 名正言顺míngzhèng-yán shùn名:名分,名义。正:正当。顺:顺当,合理。指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 【名正言顺】míng zhèng yán shùn名实相等、理由正当而充分。名正:礼制上、名分上名实相符。《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名正言顺míngzhèng-yánshùn〔并列〕 名,名分。名分恰当,办事说话道理就讲得通。语出《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张平《抉择》:“杨成是市委书记,是市里的第一把手,把这一问题反映给他,~。” 名正言顺míng zhèng yán shùn《论语·子路》: “名不正则言不顺。”名正:名义正当。言顺:道理讲得通。即名分不正,道理就讲不通。指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