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名教与自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名教与自然

魏晋玄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名教”,一般指以正名分、定尊卑为主要内容的政治观念、道德规范等封建文化的总称。“自然”,主要指天道自然的自然观和重视人的自然本性、自然情感的人生观、道德理想。魏晋时期,“名教”与“自然”相对。“(王)戎问曰:‘圣人贵名教,老庄明自然,其旨同异?’”(《晋书·阮籍传》)由于人们的哲学倾向和政治见解不同,“名教”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一个争辩的问题。魏夏侯玄首先提出二者关系,认为“天地以自然运,圣人以自然用。自然者,道也”(张湛《列子·仲尼注》引)。君亲上下出十“自然”,不出于“名教”,“自然”高于“名教”。王弼则把“名教”与“自然”的关系纳入“以无为本”的哲学体系。认为“自然”即“无”是本,是体,“名教”是末,是用。圣人“举本统末”,所以,“自然”统御“名教”,“名教”反映“自然”,“名教出于自然”。嵇康、阮籍强调“名教”与“自然”的对立,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释私论》),实质是反对和抨击司马氏的假“名教”,希望超出“名教”的束缚,达到“自然”的人生境界。他说:“六经以抑引为主,人性以纵欲为欢,抑引则违其愿,从欲则得自然;然则自然之得,不由抑引之六经,全性之本,不须犯情之礼律”(《难自然好学论》)。西晋武帝太康后,门阀士族子弟“放荡形骸”,蔑视“名教”,使“名教”发生危机,直接威胁着封建统治者的利益。社会现实要求进一步解决“名教”与自然的关系,提出“名教”即“自然”的命题。论证君臣上下、尊卑贵贱、仁义礼法,都是符合自然的。“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卑,首自在上,足自在下,岂有递哉”(《庄子·齐物论注》)。认为“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庄子·逍遥游注》)。“圣人”虽过着十足的世俗生活,“戴黄屋,佩玉玺”、“历山川,同民事”,而精神却十分清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庄子·大宗师注》)。融合“名教”与“自然”,为现存的统治秩序找到了理论根据。名教与自然关系的争辩,从一般意义上看,涉及到道德的主体性和规范性、道德自律和他律、道德理性和非理性等重要伦理学理论问题,因而有重要学术价值。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