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合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四肢部 > 經穴 > 合陽 合陽 héyáng 足太陽膀胱經穴。在膕横紋中點直下二寸處。合,指會合;陽,指小腿後上部。因其正當小腿後、上部,腓腸肌二頭相合處,故名。主治腰脊强痛,膕筋攣急,崩漏帶下。始見於晉代典籍,沿稱至今。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卷三:“合陽,在膝約文中央下二寸。刺入六分,灸五壯。”清·廖潤鴻《針灸集成·足太陽膀胱經》:“合陽,主治腰脊强,引腹痛,陰股熱,胻痠腫,寒疝偏墜,女子崩帶不止。” 合阳经穴名。代号BL55。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小腿后面,腘窝横纹中点直下2寸处,当腓肠肌二头之间。另说“在膝约中央下三寸”(《备急千金要方》);“委中下一寸” (《针灸大全》); “委中下四寸大些”(《针灸集成》)。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并有小隐静脉和深屈的腘动、静脉通过。主治腰脊强痛,膝胫酸重,下肢痿痹,寒疝,崩漏,带下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合阳 合阳县名。在陕西省东部,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邻。西周时为莘国地,战国时属魏国的合阳邑,因在洽水之北,故名合阳。秦置合阳县,西汉曰郃阳,东汉初废。永平二年(公元59年)复置。晋以后县废。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复置。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析郃阳地增置河西县,乾元三年(公元760年)三月改夏阳县,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降夏阳为镇,夏阳县地入郃阳。1964年因“郃”字生僻,改名合阳。 ☚ 同州 郃阳 ☛ 合阳héyánɡ经穴名。代号BL55。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小腿后面, 当腘横纹中点直下2 寸处。主治腰膝痛,带下, 崩漏, 疝气等。直刺1 ~ 2 寸。灸3 ~5 壮或5 ~10 分钟。 合阳 合阳B55Heyang足太阳膀胱经穴。首见《甲乙经》。位于委中穴(腘窝横纹中点) 直下2寸。俯卧取之。此穴在腓肠肌二头之间,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腘动、静脉; 并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本穴位置另说有三: ☚ 秩边 承筋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