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合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四肢部 > 經穴 > 合谷 合谷 hégǔ 亦稱“虎口”。手陽明大腸經穴。在第一、二掌骨之間,當第二掌骨橈側之中點處。因其在第一、二掌骨之間,言二骨相合形如山谷,故名。主治頭痛,齒痛,鼻衄,面腫,胃痛,難產。其穴始載於秦漢典籍,達於當代。《靈樞經·本輸》:“過於合谷。合谷,在大指歧骨之間,爲原。”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卷三:“合谷,一名虎口,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間,手陽明脈之所過也,爲原。刺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壯。”《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合谷主治破傷風,痹痛筋急針止疼,兼治頭上諸般病,水腫產難小兒驚。” 合谷【同义】总目录 虎口合谷 合谷经穴名。代号:LI4。出《灵枢·本输》。别名虎口。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或当拇、食指并拢时,在第一骨间背侧肌隆起之中央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布有桡神经浅支,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并有手背静脉网,近侧为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鼻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腹痛,消化不良,痢疾,便秘,隐疹,丹毒,疔疮,臂痛;以及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三叉神经痛,癔病,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孕妇不宜针灸(图58)。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即中部地,以候胸中之气。 图58 合谷 合谷中医腧穴名。属手太阴肺经,原穴。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或“虎口”中央。主治:经闭,滞产,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或多汗,腹痛,便秘。操作:直刺0.5—1寸。孕妇忌针。 ☚ 百会 少泽 ☛ 合谷 合谷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取穴可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指尖下就是此穴。或将拇、食两指相并,当虎口肌肉突起部的中央也是该穴。合谷具有疏风清热,消炎止痛,醒脑开窍,通调气血的功能,故针刺合谷穴可以治疗头痛、齿痛、目赤肿痛、耳聋、面肿、咽喉肿痛、牙关紧闭、口眼斜、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闭、半身不遂、痹证、经闭等。采用直刺1寸左右。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是治疗头面部疾患的要穴,故有“面口合谷收”之说。孕妇不宜针此穴。 ☚ 同身寸 足三里 ☛ 合谷Hoku系手阳明大肠经上的一个针灸穴位。取穴: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取穴。也可以一手的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指尖指处是穴。针法:直刺0.5~0.8寸,可透劳宫、后腘。主要治疗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面肿、耳聋、咳嗽、咽喉肿痛、面神经麻痹、多汗、经闭、小儿惊风等。 合谷经穴名。别名“虎口”。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衄,鼻渊,齿痛,耳聋,咽喉肿痛,失喑,痄腮,疔疮,口眼斜,半身不遂,发热恶寒,咳嗽,经闭,滞产,胃痛腹痛,便秘,小儿惊风,指挛臂痛等。直刺0.5—0.8寸;可灸。 合谷 合谷手阳明大肠经穴。取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见图2—1—2)。简便取穴方法,是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拇指尖下即是。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刺灸法:直刺0.5~1寸,或深透后溪。局部酸胀或向指端放散。艾炷灸3壮;艾条灸5~10分钟。 ☚ 少商 曲池 ☛ 合谷héɡǔ经穴名。代号L14。出《灵枢·本输》。别名虎口。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 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 或当拇、食指并拢时, 在肌肉最高处。主治头面、五官病症, 发热, 感冒, 消化不良, 痛经, 滞产, 癔病, 神经衰弱。直刺0. 5 ~1寸。灸3 ~5壮或5 ~10 分钟。 合谷 合谷LI4H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