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司马迁与史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司马迁与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公元前104年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李陵兵败之事辩解而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宫刑。他用了20多年的时间,倾注了全部心血,完成了《史记》这部“究天人之际”的史学巨著,以“成一家之言”。《史记》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迄“当代”,大约3000年的历史。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编年和记事,成为此后2000多年正史编纂的典范。全书分为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等5部分,共130篇,52.65万字。“本纪”记载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绩;“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是关于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史;“世家”是先秦各诸侯国和汉代有功之臣的传记;“列传”为历代有影响人物的传记。《史记》作为一部不朽的名著,可贵之处首先在它敢于正视社会实际,尽可能如实地勾画出社会历史面貌。《史记》在记载某些人物时所持的褒贬态度,表现了这一著作杰出的思想价值,它把项羽同秦始皇、汉高祖一起列入本纪,把农民领袖陈胜同诸侯一起列入世家,不但敢于斥责历史上的暴君,还敢于“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表现出一个史学家的“不虚美,不隐恶”的公正不阿的态度。如写汉高祖刘邦既反映了他推翻秦朝暴政,开创大汉帝国的历史作用,深谋远虑的政治家眼光,但也没放过他的虚伪、狡诈和无赖品质的揭露。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称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为我国史学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史学巨著,是史家之楷模。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与史记》

多人著。中华书局1957年出版。这是一本论文集,收入文章9篇,分别从文学和史学的角度论述了司马迁及其著作《史记》。在《史记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高亨)一文里,作者指出《史记》的思想性有两个重点,其一是《史记》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其二是《史记》中的人民性。作者指出《史记》的艺术性也有两个重点,其一是《史记》的形象性,司马迁在人物描写上,很注重塑造生动的形象。在形象中表现出他的爱和憎;其二是《史记》中的典型性,司马迁在刻画人物形象中,又往往能够根据历史事实,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品质,塑造出各式各样的、具有一定程度的典型性人物。在《试论司马迁〈史记〉中的语言》(殷孟伦)一文里,作者指出:司马迁的语言,有着一种耐人寻味、百读不厌的鼓动力量,激荡着每个读者的心灵。他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同时,司马迁也很注意叙述语言的使用,借此达到刻画人物性格和描写事件的目的。在《司马迁赋作的评价》(赵省之)一文里,作者首先介绍了司马迁的辞赋理论,继而论述了“司马迁赋作的评价问题”,论证了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不是伪作,最后对这篇作品作了分析,指出了它所反映的思想倾向和它所具有的艺术特点。在《略谈司马迁现实主义的写作态度》(殷孟伦)一文里,作者指出:司马迁写作态度的谨严详审,首先表现为对历史材料的慎择审取上;同时表现在他的笔下描绘出社会不同层次的许多人物形象,而对他们的评价又能采取较为客观和适当的态度。《司马迁在祖国文化遗产上的伟大贡献和成就》(卢南乔)一文,较为全面地评价了司马迁及其《史记》,作者指出: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史记》的意义首先在于它“以平浅代艰深,为‘古文辞’开导了先路”;其次在于它广泛利用“俗词、谚语与歌谣,是‘口头文学’的宝库”;第三在于“类传与合传,是高度的综合,是一贯的联系,为‘传记文学’奠定基础”。总之,这些文章都从不同的方面论述了司马迁及其《史记》,有些观点当年是很新鲜的,今天看来也并不过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观点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太肤浅,甚至是不正确的了。尽管如此,这本论文集,对研究者来说,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司马迁和史记 ☛
0000256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