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司马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司马炎236—290

即晋武帝,西晋的建立者。司马昭之子,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公元265—290年在位。齐王曹芳时,初封北平亭侯,后拜抚军大将军。昭进爵晋王,炎被立为太子。咸熙二年(265年)昭死,炎继为相国、晋王,旋代魏称帝,建立晋朝,年号泰始,封魏帝曹奂为陈留王。咸宁六年(280年),发兵二十余万分五路进军灭吴,统一全国。
其政治经济措施,重在保障士族地主利益。官吏可按品位高低占田五十顷至十顷,且可按官品荫庇亲属和占用佃客十五户至一户,衣食客三人至一人,不纳租税。由于实行“九品中正制,”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之现象,形成典型之门阀士族制度。开国初,封宗室亲族凡二十七王,后又数次增封诸王。诸王得自选国中长吏,置军,都督各州军事,遂种下“八王之乱”根源。炎死不久,全国重新陷入分裂混战局面。

司马炎236—290

即晋武帝。字世安,西晋王朝的建立者。魏元帝咸熙二年(265)继其父司马昭为相国、晋王。不久,代魏称帝。咸宁六年(280)灭吴统一全国。在位期间,重视法律建设。泰始四年(268)颁布《晋律》(亦称《泰始律》),曾亲自主持宣讲(参见《晋律》)。并令抄录其中死罪条目,悬挂于亭、传(旅舍),使庶民知所趋避。认为“兴化之本,由政平讼理也。”因而下诏刺史纠举“轻挟私故,兴长刑狱,又多贪濁,烦挠百姓”的不法官吏。并数次亲临听讼观录囚徒,平决冤狱。

司马炎

西晋开国皇帝。生于236年。265年任魏相国、晋王,同年12月代魏称帝,建立晋朝。280年灭吴,统一全国。采取措施发展经济。到282年,西晋户口数上升到370多万,比开始增加了1/2。后来荒淫无度,后宫妃嫔近万人。290年去世。在位25年。

司马炎

076 司马炎236—290

晋朝建立者。即晋武帝。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265—290年在位。265年,继其父司马昭位,为魏相国、晋王,不久代魏称帝,国号晋,都洛阳,年号咸宁。280年灭吴,统一全国。在位时,推行官品占田制,准许世家大族依官品占有土地、佃客、衣食客,荫其亲属不纳赋税,加强了门阀政治。其生活荒淫腐败。又大封宗室,身死不久,即出现 “八王之乱”。

☚ 傅玄   刘渊 ☛

司马炎

即“晋武帝”。

司马炎236~290

晋朝开国皇帝。字安世,温县(今河南温县)人。祖父司马懿、父司马昭,为曹魏权臣。其父死后,继为魏相国,受封为晋王。咸熙二年(265年)逼魏“禅让”,建立晋朝,定都洛阳,遂后加速了军事统一的步伐。连年对孙吴用兵,太康元年(280年)攻克建业灭吴,统一中国,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长达90余年的分裂状态。

司马炎236~290

即晋武帝。西晋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世祖。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司马昭长子。265年~290年在位。曹魏末年,祖司马懿、伯司马师、父司马昭相继控制朝政。魏咸熙二年(265年)继其父为相国、晋王,同年十二月代魏称帝,建立晋朝,都洛阳。咸宁六年(280年)灭吴,统一全国,结束了汉末以来数十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司马炎在即帝位之初,提倡俭约,鼓励直言谏诤;既而逐渐生活荒淫奢靡,流于放纵,任用外戚杨骏,大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灭吴后,裁减州郡军备,并屡次责令郡县劝课农桑,并严禁私募佃客,使社会得到短暂的安定与复苏。同时,废屯田制,实行占田制,规定按官品高低占田,并准许依官品荫庇亲属和占有佃客,衣食客,不纳赋税。分封制种下其后皇室内讧的祸根。司马炎死后,爆发“八王之乱”,少数民族上层分子也乘机起兵,全国重又陷入分裂混战的局面。

司马炎

即晋武帝 (236—290年),西晋朝建立者,265—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内温县 (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司马昭之长子。魏嘉平中,封北平亭侯。历给事中等职,加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假节,拜抚军大将军,立为晋国世子。昭死,嗣相国,晋王。旋既代魏称帝,都洛阳。咸宁六年(280)灭吴,统一中国。即位之初,颇有俭德,既而疏于放纵。大封宗室,使居要地,尽去州郡武备,在位二十六年崩,谥曰武帝,庙号世祖。

司马炎236—290

即晋武帝。晋朝建立者。公元265—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司马昭子。咸熙二年(公元265年),继其父为相国、晋王,不久代魏称帝。咸宁六年(公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太康年间(公元280—289年)曾出现短期繁荣局面。他实行占田制,允许世家大族荫蔽亲属、佃客占有土地,不纳赋税,并大封宗室。生活极度荒淫,死后不久,即发生皇族互相残杀的“八王之乱”。

司马炎

见“晋武帝”。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