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司马光与《温公家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司马光与《温公家训》 司马光与《温公家训》司马光(公元1019—1086年),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官宦贵胄之家。因其出生于光州光山县(今属河南),任该县县令的父亲便给他取名为“光”。宋哲宗赐以“文正”的美谥,封为“太师温国公”。其父家教很严,6岁时就教他读书。20岁时考中进士甲科,朝廷授其奉礼郎、华州(今陕西华县)判官之职。在华州任职不过一年,其父由光州调任杭州,他便申请调到苏州。因其理事不殉私情,得罪了一些人,遭贬被降调到偏狭的虢州(今属河南灵宝)。庆历五年(1045年)冬,他奉调进京,任大理评事补国子直讲。后升任馆阁校勘,负责编校图书典籍。皇祐五年,迁任专职史官殿中丞。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专事批评君臣过错。几十年的为官生涯,他感到人君治国安邦不可不以史为鉴。在京为官期间又接触了大量史书。于是他立志编撰《通志》。经过19年的奋斗,至1084年,他修成一部编年体巨著《资治通鉴》,共294卷,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他是我国一位伟大的卓有贡献的史学家。《温公家范》(简称《家范》)是他的另一部专著。全书分上下两册,共10卷。该书语言精炼,层次清晰。该书是继《颜氏家训》之后的一部影响较大的家教著作。在《家范)中,司马光首先论述了治家和治国的关系,特别是论述了家教和治国的关系,阐述了“齐家”和家教的社会政治意义。司马光家教的指导思想是“礼”。他认为“治家莫如礼”,主张“以礼法齐其家”,因此应“教之以礼”,即应以“礼”为规范来治理整个家庭和教育全家人。对家庭所有成员的要求是:“为父母者,慈严、养教并重;为子女者,孝而不失规劝;为兄者,富弟并友好待之;为弟者,恭敬而顺从;为夫者,相敬不悖礼;为妻者,谦顺且守节;为姑者,慈爱无别;为妇者,屈从不苟言。”这些要求的总的思想是“礼”,是“三纲五常”。这些要求中,对家教主要对象的子孙的要求强调了两个方面。第一,孝而不失规劝。他认为子孙应该孝父祖。孝父祖首先应当做到“敬”;其次则要做到“规劝”;以进谏救过。过而不谏,如同路人,那也不是孝。子女规劝父母及规劝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但他的规劝是以服从为原则的。“父母有过,谏而不逆”。规劝父母引起父母不高兴、反感,那就不能再次规劝。第二,要和睦相处。司马光家教的主要原则是: ☚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 马卡连柯与家教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