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司礼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司礼监 司礼监官署名,设于明代。负责宫廷礼节,收发内外奏章等。其官员由太监充任。 ☚ 端的 内臣 ☛ 司礼监 司礼监是明朝宦官十二监之第一监,也是宦官二十四衙门之首。司礼监由太监掌管,在明初并没有太大的权力,而且受到限制。明成祖时设宦官二十四衙门,司礼监设提督太监1名,掌管督理皇城内一切礼仪、刑名、当差、听事各役、关防门禁、催督光禄供应等职;设掌印太监1名,掌握内外奏章及御前勘合。内阁拟旨后,要由司礼太监代皇帝批阅,才能下达;秉笔、随堂太监无定员。从武宗时刘瑾专权,批阅时用红笔,所以叫“红批”。司礼太监开始专掌机密,批阅奏章,专制朝政,实权往往超过首辅。由于司礼太监权力重大,可以挟天子而令诸侯,司礼监的设置开明朝宦官专权的先河。由此可见明代皇帝授权司礼监代行“批红”,与其说是要太监代为处理国政,还不如说是利用宦官势力牵制内阁,代表皇权监督和控制政府机构的施政活动,以确保皇帝的利益不受损害和侵犯,并防止任何违背皇帝意图的行为出现。至武宗时刘瑾、熹宗时魏忠贤,大权独擅。从朱棣开始宦官制度的发展,加强了对官僚行政权力的控制,是专制皇权发展的象征。 司礼监明代设立的内侍机构之一,其主官为提督太监,下领掌印、秉笔、随堂等太监。提督太监掌皇城内一切礼仪、刑名,并管辖当差、听事各役。秉笔太监则专门负责用朱笔记录皇帝口授之命令,再交内阁撰拟诏谕颁发。明宪宗成化十七年(1481)还规定:南北两京及十三省,每五年进行一次案件审查和清理即大审判,在中央,即由司礼监太监一人会同三法司堂上官,赴大理寺审录积司。明武宗时宦官刘瑾专权后,司礼监专掌机密,批阅秦章,权已往往超过首辅。 司礼监 司礼监官署名。明代置。宦官十二监之一。掌监督皇城内礼仪,记录皇帝口述诏谕等事。《明史·职官志三》:“宦官12监:〔每监各太监1员正四品;左、右少监各1人,从四品;左、右监丞各1员,正五品;典籍1员,正六品;长随、奉御无定员,从六品〕。司礼监:〔提督太监1员,掌印太监1员,秉笔太监、随堂太监、书籍名画等库掌司、内书堂掌司、6科廊掌司、典簿无定员。提督掌督理皇城内一应礼仪刑名,及钤束长随、当差、听事各役,关防门禁,催督光禄供应等事。掌印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笔、随堂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硃。掌司各掌所司。典簿,典记奏章及诸出纳号簿〕。” ☚ 司经局 司设监 ☛ 司礼监 司礼监官署名。明、清宦官衙门。明洪武十七年 (1384)置。为内官二十四衙门之一。初设令、丞、奉御等官。二十八年 (1395) 更定职秩,设提督太监1员,正四品,掌印太监1员,正四品,秉笔、随堂太监八九员或四五员,正四品,另有书籍、名画等库掌司,内书堂掌司,六科廊掌司、典簿无定员。提督太监掌督理皇城内一应仪礼刑名,及钤束、长随、当差、听事各役; 关防门禁,催督光禄供应等事。掌印太监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秩尊视元辅。秉笔、随堂太监掌章奏文书,照内阁票拟“批红”。秉笔太监还提督东厂,权重视总宪兼次辅。书籍、名画库掌司,职掌古今书籍、名画、册叶、手卷、笔砚、墨硃、绫纱、绢布、纸劄。六科廊掌司6员或8员,分东西两房,管精微科内外章疏,及内官脚色,履历、职名、月报逃亡事故、数目。司礼监所属有皇史宬、监库等机构。此外,司礼监还兼南京守备这一重要外差,负责监督南京百官,同时管理南京的宦官二十四衙门。南京二十四衙门政治任务少而采买任务重,每年要分别备贡船,将采办之物料送往北京。司礼监还直接管理在北京的其他各监各司局,各监、司、局每年要纳银3万两给司礼监,“共约70万两之数” (徐复祚《花当阁丛谈》 卷1 《司礼监》)。以上司礼监的两种权力,乃从明初内官监转移而来。故宣宗宣德以后,司礼监成为明内官十二监中第一署。清顺治十年(1653)拟议复设,十一年 (1654) 正式沿置,为清十三衙门之一。十八年重立内务府,遂裁撤。 ☚ 观军容使 内官监 ☛ 司礼监官署名。明代置,是宦官十二监之第一监。监设提督太监一名,掌督理皇城内一切礼仪、刑名及钤束长随、当差、听事各役、关防门禁、催督光禄供应等事;掌印太监一名,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笔、随堂太监无定员,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硃(或称“批红”)。从武宗时刘瑾专权以后,司礼监始专掌机密,批阅章奏,实权往往超越首辅。 司礼监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中的首席衙门。明初宦官机关在形式上由吏部主管,永乐时改由司礼监主管,於是司礼监就成了宦官机构的领导机关。其职掌除管理宦官机关之外,还负责宫廷礼仪和内外奏章。设提督太监一人,专门管理大小宦官;掌印太监一人,秉笔、随堂太监八、九人,掌传宣旨意和批答一切章奏。凡皇帝口述命令,例由秉笔太监用朱笔记录,再交内阁拟成诏谕颁发。掌印、秉笔太监还根据内阁的票拟,用朱笔代替皇帝批答章奏,称为批红。内监们把掌印太监比拟成外廷的首辅,秉笔、随堂太监比拟成众辅。此外并有书籍名画等库掌司、内书堂掌司、六科廊掌司及典籍等,均无固定员额。掌司各掌所司,典簿典记奏章及各种出纳号簿。由于司礼监的太监有代皇帝“批红”之权,执掌机密,自武宗以后,专权的宦官如刘瑾、魏忠贤,其实权往往在首辅之上。所属有文书房、内书堂、礼仪房、中书房、御前作、以及特务机关东厂、西厂和内行厂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