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叶子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叶子戏 叶子戏古代的一种纸牌博戏。叶子,即纸牌,由骨牌变出。唐时称“叶子格”,后称“叶子戏”。然李清照《打马图经》声称:“叶子……世无所传。”则至南宋知其法者已寥寥。今已失传。关于它的来历,北宋《太平广记》引《咸定录》云:“唐李郃为贺州刺史,与妓人叶茂莲江行,因撰‘骰子选’,谓之‘叶子戏’。”所谓“骰子选”即“彩选”,因以骰子掷采选官,故名。但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则云:“叶子格者,自唐中世以后有,说者云:因有姓叶、号叶子青者撰此格,因以为名。此说非也。唐人藏书皆作卷轴,其后有叶子,其制视今策子。凡文字有备检用者,卷轴难数卷舒,故以叶子写之。故吴彩鸾《唐韵》,李郃《彩选》之类是也。骰子格本备检用,故亦以叶子写之,因以为名尔。唐世士人宴集,盛行叶子格。五代、国初犹然。后渐废不传。今其格世或有之,而人无知者。唯昔杨大年(亿)好之。……大年又取叶子采名‘红鹤’,卑鹤者,别演为‘鹤格’。……余少时亦有此二格,后失其本,今绝无知者。”欧说似更为可靠,叶子非缘人姓而得名,乃指纸片。 ☚ 藏钩 彩选 ☛ 叶子戏古代博戏。即纸制赌牌之戏。相传为唐李郃创制。《太平广记》一三六引 《感定录》:“唐李郃为贺州刺史,与妓人叶茂莲江行,因撰骰子选,谓之叶子。”叶子戏有不同的类型和玩法。初时,用骰子掷彩,依彩大小,进选相应官职。明清以后,叶子戏演变成一百零八张,以梁山泊好汉命名。宋时又称叶子格。宋欧阳修 《归田录》:“叶子格者,自唐中世以后有之……骰子格本备检用,故也以叶子写之,因以为名尔。”至五代后渐废不传。明清时,亦称马吊牌为叶子戏,二者名同实异。 古代名物 > 遊戲類 > 遊藝部 > 博具 > 葉子戲 葉子戲 yèzixì 亦稱“葉子格”、“骰子格”。博具名。始見於唐,達於五代,後漸失傳。多於宴聚時行用,其法爲擲骰取牌,行牌速者爲勝。因其牌爲片片葉(即頁)形,故稱。唐人楊大年甚好此戲,演進爲鶴格,去其骰,只鬭牌,猶今紙牌。唐·蘇鶚《杜陽雜編》下:“韋氏諸家,好爲葉子戲。”宋·歐陽修《歸田録》卷二:“骰子格本備檢用,故以葉子寫之,因以爲名爾。唐世士人宴聚,盛行葉子格,五代國初猶然,後漸廢不傳。今其格世或有之,而人無知者。惟昔楊大年(中唐時人)好之,大年又取葉子彩名紅鶴、阜鶴者,别演爲鶴格。”《宋史·藝文志六》:“《葉子格》三卷,李煜妻周氏《擊蒙小葉子格》一卷、《偏金葉子格》一卷。”另說“葉子”暗指“廿世李”,謂李唐二十帝之數,爲禪語,其戲即今之紙牌,不確。參閱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録·雜録》、清·趙翼《陔餘叢考·葉子戲》。 叶子戏 叶子戏古代博戏之一,由骨牌演变而成,源于唐代中叶,相传为唐贺州刺史李郃创制。“叶子”即纸牌,最早的玩法是用骰子掷彩,依据彩之大小进选相应的官职,因此也叫 “彩选”。宋代称作 “叶子格” 或 “叶子”,有多种玩法。明清时发展为108张纸牌,以宋代梁山泊好汉一百单八将命名。这时出现了另一种博戏——马吊牌,也是一种纸牌博戏,也被称为 “叶子戏”,但与唐宋时的叶子戏并不相同。 ☚ 骰子 彩选 ☛ 叶子戏又称“叶子格”。古代一种斗纸牌的博戏。唐代叶子戏相当于彩选。近代叶子戏,起于明万历末年,牌子上画《水浒》人物,清代成为画人物的纸牌,也称“马吊牌”。参见“马吊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